2021-2022学年徐州市区联考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36375

2021-2022学年徐州市区联考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11-01 八年级上册 0 1,09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1-2022学年徐州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古诗文默写。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6)《渡荆门送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2.(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悄(qiǎo)然      黝(yōu)黑     诚惶诚恐      殚精竭虑 

B.畸(jī)形            镌(juān)刻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C.仲裁(cái)         解剖(pāo)      眼花潦乱      藏污纳垢  

D.胆怯(què)        翘(qiáo)首    粗制滥造       颔首低眉

3.(4分)根据语境作答。

古代文人喜聚会宴乐,游名山胜水,吟诗作赋,文艺家苏轼更不例外。苏轼在徐州两年,曾五次来到戏马台,或做导游,或与文人雅士诗酒唱和。徐州苏轼文化专家谭敦容研究,戏马台曾有苏轼种的10棵树,种树的时间在他即将离任徐州的元丰二年。这一年,苏轼邀请路过徐州来看望他的朋友宋希元一起来到戏马台,以植树叙友情,并写下《种松得徕字》诗作。该诗前四联叙述了种榆容易种松难,歌颂了苍松翠柏“气压千亩槐”的①(  ),中间六联苏轼期望所植树木能在戏马台成为千岁之材。时过境迁、苏轼当年种植的树木随着台头寺的损毁一起消散在风尘中,然而苏轼对生态绿化的情致依然随着他的诗文②(  )时空。

(1)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气概    气节                              ②驻留    停留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阅读包括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其中,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常展现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C.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七律”。《渡荆门送别》是律诗,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本诗写于他乘舟而行,出楚入蜀的途中。 

D.《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南朝齐梁文学家陶弘景、北宋文学家苏轼、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这些均是古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

二、阅读(57分)

5.(16分)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

[乙]

江水又东径一城北其城凭岭作固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北对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矣。

(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

注:①阜:土山。②信:的确,确实。③无容:不可能。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江 水 又 东 径 一 城 北 其 城 凭 岭 作 固 二 百 一 十 步。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悉临绝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为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哀转久绝                      ②悉临绝涧

B.①信天固也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①夹溪临谷                      ②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D.①则素湍绿潭                    ②可以调素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楚之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突出三峡的山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三峡的水重点突出_______________(季节)的水。乙文突出山势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5分)赏析古诗,回答以下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句中的_______________词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颈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2)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0分)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以下各题。

选段一:

       但是大家都告诉我,A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产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一一但是李长林笑着告诉我,就他所记得而言,他每次总说五十六了。这好像是他爱说的一个小小的笑话。李长林认为,他同现在这位夫人结婚后就不再记年龄了。

选段二: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是无法想象的,许多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人。B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A是它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它的生命。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A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从A和B以下直到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没有发生军政势力之间的斗争。他们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选段一的A是人物 _______________,选段二的B是人物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概括A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联系整部作品,理解选段二中的“孪生天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以下各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绐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简要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一呜呼,无法可想!”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6分)阅读散文,回答以下各题。

锦绣心

小面

①生如夏花,最美的当属木槿。对木槿,我有情结,那么枯干的枝条,开那么多美丽安静的花,真是生命的奇迹。

②春寒料峭时节,我买了一棵微型木槿。家里没啥阳光,可是不几天,那枯干的枝条上冒出针尖大的绿,看见这绿,我不敢庆祝,直到它冒出米粒大的叶芽,我装作头一次发现一样:“看呀,木槿发芽了。”

③春光灿烂的时候,我让儿子把木槿抱到窗台外,放在栅栏上,让它进行光合作用。

④小木槿一天天长出小叶子,压缩的芹菜叶一样,美,和我的心情一样美。我年少时种过一棵大木槿,从学校木槿树上劈下一小枝,随便插到院墙外。听父亲说,这木槿长大了开花了,可惜我离开家乡,没看到,后来房子翻修,木槿不知哪里去了。

⑤有些花,就是爱生虫,月季是这样,木槿也是。在室内,我的月季死了;在室外,木槿也长了虫,那种黑色的小虫,让人恶心。

⑥不能眼看它死掉,我在网上买药。药买来了,我不敢打,农药、毒药,真不敢碰。我承认在很多地方我都很怂,我的母亲胆子大,扛着药桶在水稻田、棉花地打过药,有时候一打三天,人中毒过两次。

⑦我戴上口罩、手套,开始给木槿打药,角度不好找,也不知道打着没有,像偷袭一样喷一枪我就撤退。

⑧过几天再看木槿,还是黑的,小黑虫子密密麻麻爬满了叶和茎,绿色几乎辨认不出。一个夏天,它就那么黑着,下面的叶子大多黄了,手一碰,叶子就掉,我几次想狠心剪掉它,或者给它用药水抹几次,但我都没有做。

⑨栅栏外的花盆,都是空盆,盛的都是”天意”。天意让它长牵牛,它就长牵牛,天意让它长黑天天,它就长黑天天。风吹来的,乌拉下的,土里本来就有的,就是它的种。

⑩这天,天意长出几棵小牵牛,围着木槿小朋友一样跳圆圈舞,我开心了,这下木槿不用拔掉,它可以充当一个架子,供牵牛攀援。

⑪牵牛长得快,我帮助牵牛把须子顺着木槿往上捋。这一捋,我愣住了,我看到牵牛的顶端,有两个小青葡萄一样的粒子,心跳加剧,那是花苞,是木槿的花骨朵。

这样黑虫缠身,一生没有自由呼吸过一次,没清爽过、没健康过、没浪漫过、没正常过,它竟然打骨朵了,它按照程序打骨朵了,它要开花了!

⑬谁说草木无情?桃花木有桃花心,那桃色世人皆睹。木槿其貌不扬,却有一颗不屈的锦绣心。太好了,我是这样怠慢你,你却不曾辜负我,木槿,我拿什么回报你?

(选自《彭城晚报》,有删改)

(1)文章开篇说“对木槿,我有情结,那么枯干的枝条,开那么多美丽安静的花,真是生命的奇迹”,纵观全文,找一找“奇迹”体现在何处。

(2)请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我是这样怠慢你”,纵观全文,概括“我”的“怠慢”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⑫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这样黑虫缠身,一生没有自由呼吸过一次,没清爽过、没健康过、没浪漫过、没正常过,它竟然打骨朵了,它按照程序打骨朵了,它要开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体会“锦绣心”的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

10.(63分)题目:种太阳

童年的歌谣这样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种太阳》是由李冰雪填词,王赴戎、徐沛东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表达了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儿歌重拾,转眼少年,当我们再次与它相遇,除了那份永驻心间的烂漫纯真,我们还有怎样崭新的体验和感悟想要抒写呢?

①请以“种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古诗文默写。

(1)路远莫致之

(2)昔人已乘黄鹤去

(3)狐兔翔我宇

(4)岂不罹凝寒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徐州市区联考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637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