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消息二则》-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103430

第06讲 《消息二则》-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2025-08-02 八年级上册 0 58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新教材)
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第01讲 《三峡》-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第02讲 《答谢...

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06 《消息二则》

一、知识积累         

1、新闻

(1)定义: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2)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3)分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消息

(1)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2)特征:时效性强、真实客观。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和议论。

(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件。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4)要素:6个W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3、字音词义

溃 kui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 xiè气:泄劲。

督 dū战:监督作战。

要塞 sài: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 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4、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5.写作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内容结构

(1)标题:人物+事件+结果   (3W)

(2)导语:时间+人物+事件+结果 (4W)

(3)主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5W)

2、客观性

(1)、电头:既突出时效性,又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导语、主体:各个要素明确突出,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观性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国民党反动派的准备时间之久与溃退之快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一种胜利者的自豪。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景物描写带有抒情色彩,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人民解放军的乐观自信。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进击中。

“不到”“即已”“正向”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速度之快,抒发了作者兴奋的心情。

(4)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进击中。

“突破”“占领”“进击”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4、语言特点

(1)准确精炼,鲜明生动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②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进击中。

“突破”“占领”“进击”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2)四字短语,简洁有力

文章运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如“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等,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场面。四字短语音节短促,生动而有气势,与所表达的人民解放军的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5、主题思想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将士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内容结构

(1)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事件+结果   (3W)

(2)导语:(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时间+人物+事件+结果 (4W)

(3)主体: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2、顺序与详略安排:

①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之前已有报道,所以略写。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抵抗都很微弱,所以接着中路军写,并能合在一起分析评论,是详写。

③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战略意义比较重大,所以放在最后详写。

3、主观情感

(1)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画龙点睛,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中、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既表明了我军的进攻出其不意、英勇善战,又暗含对敌军的嘲讽之意。

(3)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连用一系列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声势。

4、语言特点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句中括号里的“不含”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括号起注释作用,“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不在渡江范围内。如果删去,就会让人误以为包含九江。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增强了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感情色彩鲜明突出。

5、具体数字

(1)表时间:“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二十日夜”“二十四小时内”“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等。

(2)表地点:“一千余华里”

(3)表人数:“三十万人”“三十五万人”“三分之二”等。

具体准确地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时间、区域和人数,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进攻速度快、范围广、战斗规模大,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也体现了新闻消息事实准确的特点。

6、主题思想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和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材习题01

请结合旁批,说说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消息,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教材习题02

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语句,体会新闻特点和作者情感倾向。

考点一 新闻标题的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公认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作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考点二 消息人称的作用

2.“我”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能否去掉“我”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考点三 新闻中议论的作用

3.文中第⑧、⑨句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考点四:结构的详略安排

4.文章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

参考答案

1.标题中“百万大军”强调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长江”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所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明确醒目,“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作用。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提示给读者。本文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了本则新闻记叙的主要内容,其中“百万大军”突出了数量多,“横渡”突出了渡江气势之大,这两个词语使文章题目醒目、有气势,富有感染力,能激发人的豪情。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06讲 《消息二则》-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10343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