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第02讲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一、诵读理解
1、字音 颓(tuí) 与(yù)
2、字词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3、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3、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
其文学功能多种多样:(1)抒情,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与妻书》;(2)写景,如吴均《与朱元思书》;(3)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4)谈论文学,如曹丕《与吴质书》等。
三、主要内容
1、总写山川自然之美
2、具体描绘山川之美
(1)四时之美:
①山水相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色彩缤纷: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2)朝夕之美:晨昏变化、动静相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议论抒情:沉醉山水的愉悦,钦敬、追慕前贤,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四、景物描写
1、景物特点:景物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缤纷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写景方法
(1)动静结合
①动态:以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静态:以青翠树木、五彩山石呈现多彩的气象。
(2)俯视仰视
俯视:清流见底
仰视:高峰入云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3)视听结合
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听觉:猿鸟乱鸣
五、思想感情:
1、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主旨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3、尾句言外之意
(1)谢灵运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欣赏,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为自己是继谢灵运之后,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而自许,也有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
六、语言特点
1、语言精确凝练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石壁五彩斑斓,着一“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竹树青翠欲滴,用一“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入”“见”二字,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将”“欲”二字,赋景物以动态,动中有静;“乱”“竞”二字极写动态,使景物极具生命力。
2、句式骈散结合
本文带有骈文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教材习题01
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他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两篇短文行文风格上的不同。 |
教材习题02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情感。 |
考点一 文言实词的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
(5)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性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概括景物特征
3.古人写景,总能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请你说说文中的画线句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考点四:景物描写作用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
考点五 语言品味赏析
5.小刚研读课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考点六 景物描写手法分析
6.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概括这两篇文章所寄寓的情感。
一.理解性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季节 消散 坠落 争相 实在 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详解】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平时学习应加强此方面的积累,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重点掌握:四时:四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实:确实,的确。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