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3日
资源编号 103478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5-08-03 七年级下册 0 43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初一语文

2025.06

七年级同学开展了文化自信学习成果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第一部分(22分)

【任务一:字词诗书竞风华】

五千年血脉燃自信,皓荡文明耀碧空。山河落笔写从容,翰墨流芳贯长虹。绵延千载的文化基因,化作一个个精神火种,zhāng(  )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周敦颐的高洁自持树立了道德修养的典范。《木兰诗》的铿锵韵律雕zhuó(  )了文学艺术的华章。毕昇的排印智慧点亮了科技自强的星火。道德之清辉、艺术之华采、科技之shǔ(  )光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为民族复兴的巨轮扬起亘(  )古常新的风帆,共同绘画中华文明的壮阔画卷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zhāng(      )显     ②雕zhuó(      )   ③shǔ (      )光   ④亘(      )古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材料中划线句子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古诗默写。

(1) 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 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             )《逢入京使》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亭亭净植,_________。(             )《爱莲说》

(7) 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骆驼祥子》中,祥子从积极健康的青年逐渐走向堕落,令人唏嘘。然而初入北平时,祥子身上有一些可贵的精神品质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如:脚踏实地、仁爱善良、自强不息、敬物惜福等,任选其中两点结合原著情节具体阐释。

第二部分(38分)

【任务二:文言古韵品经典】

阅读古诗和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

书斋

南宋•黄敏求

新辟书斋鹤机宽,一帘风月尽幽闲。

百年易向忙中过,万事偏於好处悭。

漫说折腰营斗米,何如留眼看云山。

只消一卷梅花句,留得林逋在世间。

[注释]林逋,北宋隐逸诗人。

【乙】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书斋记

斋居一室,方不盈丈。左列缥缃,右陈彝鼎。南窗洞开,槐荫满榻。每风竹牖,如闻环佩;雨打蕉窗,恍奏金石。

余常晨起拭案,夜分挑灯。展卷则神游千古,搁笔则思接八荒。架上芸编,皆吾师友;匣中端砚,是吾疆场。偶得佳句,如饮醇醪;时遇疑义,若临深壑。

或问:“方寸之地,何乐如是?”对曰:“此中有天地,何必广厦千间?架上藏春秋,奚羡金谷万斛?”客闻之,抚掌称善,遂铭“小琅嬛”三字于楣间。

[注释]①缥缃:青白书卷。②彝鼎:古雅鼎器

6.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以“德馨”为核心,强调精神境界的高雅。

B.黄敏求诗中“百年易向忙中过”暗含对世俗忙碌的批判。

C.《书斋记》中的“小琅嬛”借指书斋狭小简陋。

D.三则材料均体现了文人安贫乐道、以书为友的情怀。

7.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方法 文言词句 释义
语境推断法 ①方不盈丈

②何乐如是

A:_________

B:_________

成语推断法:拭目以待 余常晨起拭案 C: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伸展;②宽延、推迟;③展开;④陈说。 展卷则神游千古 D: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偶得佳句,如饮醇醪。

9.《书斋记》中“此中有天地,何必广厦千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请联系材料说明。

10.黄敏求《书斋》与刘禹锡《陋室铭》在主题上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任务三:非连时文阅新知】(8分)

材料一:

①新闻报道

②标题:《赵心童力克卫冕冠军,中国首夺斯诺克世锦赛桂冠》

③来源:《体坛周报》2025年5月7日

④谢菲尔德讯 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28岁的中国选手赵心童在克鲁斯堡剧院举行的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中,以18-14战胜四届世锦赛冠军——英格兰名将马克•塞尔比,成为首位夺得该项赛事冠军的中国选手,创造了亚洲斯诺克的新历史。

⑤整场比赛历时两天,共进行32局较量。赵心童在开局1-4落后的情况下,凭借招牌式的进攻火力连赢7局逆转局势。决赛第三阶段,他打出单杆143分的本届赛事最高分,并最终以一记精准的长台粉球锁定胜局。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杰森•弗格森评价:“这场比赛改变了斯诺克的全球版图,赵的进攻哲学将影响下一代球员。”

⑥技术统计显示,赵心童本届赛事共完成12杆单杆破百,平均击球时间仅16.3秒,远超赛事平均的21.5秒。他的夺冠使中国斯诺克实现了“三大赛”(世锦赛、英锦赛、大师赛)冠军全满贯,世界排名也将从第5位升至第2位,追平丁俊晖保持的亚洲选手最高排名纪录。

材料二:

①网友评价精选

②斯诺克数据帝(体育博主,粉丝120万):

③从技术层面分析,赵心童的夺冠绝非偶然:

④1长台成功率82%(赛事平均68%)。

⑤2安全球失误率仅9%,比去年下降5%。

⑥3关键球处理心理稳定性显著提升。

⑦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进攻疯子”到“全能战士”的蜕变!

⑧英伦老球痞(英国资深球迷):

⑨作为塞尔比粉丝必须承认,赵配得上这个冠军。他破解了“塞尔比式”防守体系——当对手试图拖慢节奏时,他用更快的出杆和更准的远台强行打开局面。这种“以攻代守”的打法教科书值得研究!

⑩西安小杆法(赵心童同乡):

⑪夺冠后记者问他最想感谢谁,他说:“西安东郊那家开了20年的台球厅。”瞬间泪目!当年那个蹭台打球的小男孩,如今把中国国旗插在了克鲁斯堡!

⑫教育观察者:

⑬赵心童的成长轨迹对青少年教育有启示:15岁放弃学业专攻斯诺克时遭质疑,但他用“定向培养+职业化训练”证明,成才路径可以多元化。

材料三:

①个人采访节选

②记者:“逆转塞尔比这样的防守大师,战术上做了什么调整?”

③赵心童:“以前我总想一杆制胜,这次学会了‘破坏性防守’——当他做斯诺克时,我不再强行进攻,而是用更刁钻的线路把压力还给他。这要感谢教练团队逼我每天加练2小时安全球。”

④记者:“决胜局选择长台粉球时,你犹豫了吗?”

⑤赵心童:“(笑)其实我看了记分牌三次确认领先优势。塞尔比的眼神告诉我他在赌我不敢打,但那一刻我听见观众席上有小孩用中文喊‘加油’,就像回到西安的球房……这球必须进!”

⑥记者:“对‘中国斯诺克迎来黄金时代’的说法怎么看?”

⑦赵心童:“我们确实有范争一、斯佳辉等一批年轻选手,但要说‘时代’还太早。就像丁俊晖当年夺冠后说的——‘一个冠军只是开始,保持比突破更难’。”

11.根据材料一,以下关于赵心童世锦赛夺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心童在决赛中一度1-4落后,但凭借连续7局胜利逆转局势。

B.他在决赛第三阶段打出单杆143分,刷新了斯诺克世锦赛历史单杆最高分纪录。

C.他的夺冠使中国选手首次实现斯诺克“三大赛”全满贯。

D.他的平均击球时间(16.3秒)快于赛事平均水平(21.5秒)。

12.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赵心童本次夺冠被赋予的多重意义。

13.材料三中赵心童提到“一个冠军只是开始,保持比突破更难。”请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任务四:美文赏读品情理】(13分)

谷雨三候,水墨长卷

①晨雾未散时,江南已铺开半匹生宣。【A】雨丝自天青色的云絮里垂落,不似盛夏暴雨的酣畅,亦非秋雨缠绵的惆怅,倒像是哪位画师悬腕提笔时,羊毫尖上迟疑的墨滴,在半空里洇出万千种深浅。这样的雨,自《礼记•月令》中飘来,落在陆羽煮茶的陶釜边,沾湿了沈周画桑的绢帛,此刻又在我的竹帘外织就迷蒙帘栊。二十四番花信风过处,茶蘼架下堆积的残瓣已化作春泥,而青石板上新苔正沿着宋瓷冰裂纹的走向蔓延。

②我立在廊下看浮萍初生。那些青玉般的圆叶原是蛰伏在时光褶皱里的秘符,此刻得了谷雨讯息,便从水底浮起,将河面缀成破碎的镜匣。采菱船划过时,船娘的红衫子惊起白鹭,涟漪荡开处,萍叶又密密匝匝地聚拢,仿佛在修补被搅碎的绿琉璃。《淮南子》言“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可曾见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也在吞吐着相似的涟漪?商周的雨落在今日水面,依然能滋养出同样圆润的绿。忽想起东坡在黄州时,曾取浮萍研墨,在《寒食帖》里写下“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此刻水中的萍影,是否也沾着北宋那场未干的墨雨?

③蓑衣老翁撑篙而过,竹笠边缘垂落的雨帘,将倒影切割成《清明上河图》里的零散片段。船头陶罐里插着几支带露的芍药,花瓣上凝结的水珠,分明是《牡丹亭》中杜丽娘遗落的泪滴。浮萍在橹声中轻轻震颤,恍若敦煌壁画里飞天扬起的飘带,那些被藻井困住的云气,终究要化作江南的萍踪浪迹。

④忽闻林间簌簌声起,原是斑鸠在桑枝上梳理翎毛。这些灰褐色的信使总在谷雨前后扑棱棱地抖落旧羽,翅尖掠过水田时,搅动起千年未散的农耕记忆。《诗经》里“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句子,此刻化作老农蓑衣上的雨珠,颗颗跌落青铜色的犁铧。看那斑鸠振翅的姿态,竟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飞鸟浮雕暗合,原来节气不仅是自然的韵律,更是青铜与竹简共同谱写的文明节拍。

⑤远处传来捣衣砧声,与斑鸠的咕鸣交织成韵。想起唐代宫女在谷雨采桑饲蚕,金筐里堆积的桑叶,曾映亮过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罗裙。而今村妇挎着竹篮穿行阡陌,篮中嫩叶的脉络里,仍流淌着《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翠色。雨滴打在青铜犁铧上,叮咚声里藏着《周礼•考工记》的残章——“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那些湮灭在战火中的农书,原来都化作了泥土深处的菌丝。

⑥桑林深处忽有异香袭来。抬头望时,戴胜鸟正敛翅停驻最高枝,金冠在雨幕中闪着幽光,尾羽垂落的弧度恰似吴门画派描摹的工笔。这来自《山海经》的神鸟,曾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衔着璎珞,此刻却甘愿栖落凡尘,看蚕妇们用皲裂的手指摘取三更雨露浸润的桑芽。

⑦【B】蚕室里沙沙声渐起,春蚕食叶的轨迹,原是仓颉造字时遗漏的笔画。银白的蚕丝在竹匾上舒展,让人想起马王堆汉墓中那件仅重49克的素纱禪衣——两千年前的蚕,是否也吃过这般沾着谷雨的桑叶?老妪摇动纺车的动作,与宋代《蚕织图》中的场景重叠,木轴转动的吱呀声里,分明有海上丝路的浪涛在回响。

⑧暮色将万物纳入砚台。布谷鸟的啼鸣自云门寺的晚钟里渗出,化作朱砂印鉴钤在天地留白处。插秧的老农弯腰时,蓑衣上的雨珠滚落成《耕织图》里的题跋,而新栽的秧苗正在宣纸般的稻田里,用根须书写《农政全书》的注脚。戴胜鸟忽然冲天而起,金冠划破苍茫暮色,恍惚化作王希孟笔下那抹惊鸿一瞥的泥金。

⑨粉墙黛瓦间亮起灯火,蚕室的光晕透过窗棂,在雨幕中投射出《天工开物》的书影。蒙童捧着《四民月令》从私塾跑过,书页间滑落的谷雨诗行,被雨水冲成青石板上蜿蜒的苔痕。更夫敲着梆子走过石桥,桥洞下浮萍聚散,倒映着银河星斗——原来这水墨长卷的轴心,是北斗七星浸在砚池里的倒影。

⑩瓦当上的苔痕又深了几分,恰似青铜鼎彝新生的绿锈。子夜的雨脚忽然变得绵密,仿佛有无数支羊毫在同时挥洒,将《茶经》的禅意、《蚕书》的经纬、《农桑辑要》的章法,统统写进永不干涸的江南。

14.根据文章内容,填写空缺部分。

景物 景物特点 关联的文化或历史意象
雨丝 深浅不一,织就迷蒙帘栊 ①_________
浮萍 ②__________________ 《淮南子》、东坡《寒食帖》、青铜器饕餮纹
戴胜鸟 金冠闪烁幽光,尾羽如工笔。 《山海经》、顾恺之《洛神赋图》
春蚕 食桑声如仓颉造字遗漏笔画,吐丝舒展可比素纱禪衣。 马王堆汉墓素纱禪衣、宋代《蚕织图》、海上丝路。
桑叶 ③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宫廷采桑、《齐民要术》、永泰公主墓壁画。

15.本文有不少值得品味的句子,请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进行赏析。

16.文中多次提到古代典籍或艺术作品,如第四段中提到的《诗经》,请结合段落内容分析其作用。

17.文章结尾“永不干涸的江南”有何象征意义?

…………

参考答案

1.     彰     琢     曙     gèn

2.     皓     浩     采     彩

3.将“绘画”改为“绘就”。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彰显:zhāng xiǎn,鲜明地显示。

雕琢:diāo zhuó,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用来描述对玉石等材料进行精细加工的动作。

曙光:shǔ guāng,清晨的日光;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亘古:gèn gǔ,整个古代;从远古以来。强调时间的长久,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3478.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