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第07讲 《一着惊海天》
一、知识积累
1.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故事背景: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3.重点字词
着陆 (zhuó)) 凛冽(lǐn lič) 默契(qì) 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 (juān) 桅杆(wéi) 娴熟(xián)
4.理解词义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二.《一着惊海天》
1、内容结构
(1)着舰前。(1-4段)
①环境:点明活动场景,照应题目“海天”,描绘壮美画面,为下文写着舰做铺垫。
②准备:“顶着凛冽的寒风”“一丝不苟”不畏艰辛,严谨认真。
③意义:“承载着……梦想”“等了……期盼了……”
④风险:比喻、对比、具体数据,突出降落难度之大,面临的风险之大。
(2)着舰过程(5-20段 省略号一段不计入)
①战舰航行,等待战机:指挥员从容、现场所有人紧张、官兵操作娴熟。
②舰机配合,准备降落:工作人员的辛苦劳累、认真负责,指挥员和飞行员的沉着镇定和专业素养。
(3)着舰后。(22-25段)
①回顾历史:引用、排比、反问,突出此次着舰成功是无数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协作的结果,突出人们的激动兴奋。
②欢庆胜利:报道欢庆场面,揭示着舰的重大意义。
2、人物描写
(1)着舰前:工作人员的不畏艰辛,严谨认真。
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2)着舰过程。
①战舰航行,等待战机:指挥员从容、现场所有人紧张、官兵操作娴熟。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②舰机配合,准备降落:工作人员的辛苦劳累、认真负责,指挥员和飞行员的沉着镇定和专业素养。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③完美下滑,成功着舰:飞行员的高超技术,所有人的喜悦、激动。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3)着舰后。
②欢庆胜利:描写欢庆场面,表现人们的喜悦、激动。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4)本文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①表现人们对事件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突出中心;
⑤赞扬工作人员的精神品质。
3、主题思想
这篇通讯采用现场特写的方法,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宏伟的场面,表现了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4、语言赏析
(1)比喻
①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运用比喻手法,把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眼中”,海中航母的渺小和起伏不定,突出了降落难度之大。
②”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
运用比喻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和危险性之大,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③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同时化用诗句,引出下文对着舰过程的详细描写,增添了诗意。
④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运用比喻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在空中滑翔时轻巧灵活的姿态,表现了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
⑤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运用比喻手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2)动词运用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运用“转弯”“放下”“对准”“下滑“等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动词,具体地写出了舰载机逐渐下降、准备着舰的全过程,表现了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
教材习题01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新闻通讯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
教材习题02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 |
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新闻通讯中描写的作用。 |
考点一 通讯与新闻特写比较
1.比较本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通讯与新闻特写除时效性和现场感的差异外,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考点二 新闻素材的获取
2.看下面的选段,揣摩作者是如何获得新闻素材的?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何特点?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能不激动吗?
考点三 新闻语言客观准确
3.请从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考点四:通讯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选文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考点五 拟写新闻导语
5.根据这则通讯的主要内容拟写一则消息导语。
…………
参考答案
1.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详解】《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与通讯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