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新沂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36309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新沂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2-10-31 八年级上册 0 1,20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王绩《野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炽(chì)热    镌(juàn)刻      藏污纳垢     抑扬顿挫

B.禁锢(gù)     锃(chéng)亮    殚精竭虑     眼花缭乱

C.诘(jié)问     滞(zhì)留      振聋发聩     摧枯拉朽

D.遁(dùn)形    屏(bǐng)息     锐不可挡     惨绝人寰

3.根据语境作答。(4分)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縫,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縫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  A  。一天,有裂縫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漏,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谁也不会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不像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倘若我们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   B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1)请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黯然  淡然  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复活》等。

B.郦道元是我国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虽是地理专著,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朝文学家。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D.“长河落日圆”中的“河”专指黄河,“江入大荒流”中的“江”专指长江。律诗第二联即颈联、第三联即颔联,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二、阅读(57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57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互相轩邈(          )           (4)泉水激石(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4分)

(1)【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_,【乙】文通过猿鸣表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810题。(7分)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8.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无地置土(           )             (2)公善之(           )

10.翻译句子。(3分)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诗,完成1112。(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至少写出两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中片段,完成1316题。(14分)

徐海东

——一个红色的窑工(有删改)

“他就是你一直要想见的人,”彭德怀又补充说。“他要你去访问他的部队。他叫徐海东。”

我表示感到很荣幸,心里在想,有一条命对你部下值这么多的钱,不知有何感觉,因此问徐海东,他请我去访问他的部队是不是当真的。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

因此几天之后,我带了一支借来的自动步枪(这是我自己从一个红军军官那里“没收”来的),在十名带着步枪和毛瑟枪的红军骑兵护卫下前往预旺县。  

徐海东后来告诉我,“实际只打了一场小仗。我们包围封锁预旺县十天。里面有马鸿逵的一旅骑兵和大约一千民团。我们根本没有进攻,到第十天晚上天黑后,我们在城墙上放了云梯,有一连人爬了上去,这时敌人岗哨才发现。一架机枪守住云梯后,我们又有一团人爬了上去。

“没有发生什么战斗。天亮以前我们就把所有民团缴了械,包围了骑兵旅。我们的人只死一个,伤了七个。我们给民团每人发一元银洋,遣返他们回家,给马鸿逵的部下每人两元。他们有好几百人不愿走,参加了我军。县长和旅长在他们部下缴械时爬东墙逃走了。”

     徐海东给我的印象是我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虽然红军中的大多数下级军官出身于无产阶级,有许多高级指挥员出身于中产阶级或中农家庭,甚至出身于知识分子。

徐海东是个明显的例外。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你可以看出来,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干尽了。我觉得,他就是认为问题是那么简单:他要为消灭这一切坏事而奋斗。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无畏,对他的部队的优势所说的自豪的话,听起来不至于使人有狂妄自大的感觉。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你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他这话不过是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徐海东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我也打听清楚了门牙是怎么掉的。那是在骑马失事时碰掉的。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徐海东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

  “你不怕有一天会受伤吗?”我问他。

  “不怎么怕,”他笑道。“我从小就挨打,现在已经习惯了。”

事实上,他的童年生活足以说明他今天为什么成了一个革命者。我向他问到他的生平,要套出他的回答来很费力,因为像所有的红军一样,他只肯谈打仗。我从记下的几百字的笔记中,选出少数一些重要事实在这里。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中关于徐海东的几件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徐海东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选文中加点的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子在这本书中常常出现,请你再写出一位有这种特点的红军领袖,并说说这位领袖的人格魅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7.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⑨段是否多余?请从叙述方式上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⑬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⑭段中“他看—眼,笑了”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21.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分3分)

22.请以“特别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的人、事、物、景,也可以填写抽象的情感、哲理,如宽容、理解、自信、幸福、爱等。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1)烟波江上使人愁(2)仍怜故乡水(3)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4)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5)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6)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或书写模糊不清的,该空不得分)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新沂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3630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