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3 课外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友善士
孟子谓万章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②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③论古之人。颂④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注释】①万章:孟子的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②友:动词,交朋友。③尚:同“上”,上溯。④颂:同“诵”,吟咏。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处。(标3处)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3.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启示我们交友要交_________,此外,还要通过“颂其诗”“读其书”“ _________”的方式与古代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萝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②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有删改)
【注释】①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屐:筇(qiǒng),竹杖;展,登山用的鞋。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宰相和珅用事 用事:掌权
B.命卒曳下奴 曳:拖,牵引
C.汝敢笞我 笞:骂
D.复官部郎以卒 卒:去世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②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3)谢御史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殊初仕
沈括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实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实欢会。④自中批除:从宫中传出皇帝投官的御批。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值 ②甚 ③卒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②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3)结合文章所叙的两件事,说说晏殊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振之,字而强,慈谿人。性刚方,敦学行,乡人严重之。崇祯初,举于乡,以教谕迁鄢陵知县。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诸生李文鹏、王应鹏皆死,自许州以南无坚城。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典史杜邦举曰:“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公言是。”振之乃与集吏民共守。贼大至,城陷,振之秉笏①坐堂上。贼索印,不与,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口,乱刃交下乃死。初,振之书一小简,藏箧②中,每岁元旦取视,辄加纸封其上。及死,家人发箧,乃“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语也,其立志如此。赠光禄寺丞。邦举,富平人。许州被屠,鄢陵人恟惧③,守者或遁走,邦举捕得之,斩以徇④。及城陷,自成欲降之,邦举骂曰:“朝廷臣子,岂为贼用!”贼抉其舌,含血喷之,遂遇害。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2015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记事。②箧(qiè):小箱子。③悔(xiōng)惧:恐惧。④徇(xùn):巡行示众。
6.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1)自( ) (2)书( ) (3)发( )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
(2)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公言是。
8.按孟子的标准,文中的刘振之、杜邦举堪称“大丈夫”。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汤使遗之牛羊 ( )
(2)老弱馈食 ( )
(3)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 ( )
(4)非富天下也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则如之何”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三里之城
C.久之,目似瞑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2)汤使亳众往为之耕。
12.你认为成汤是否施行仁政,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征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①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②。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征对曰:“举选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③,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患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注】①造次:轻率。②进:向前,前进,这里指钻营求利。③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 方法提示 | 解释(填写文字) |
举选之事 | 关联教材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 举: |
为患极多 | 关联成语
防患未然 |
(2) 患:
|
但乱世惟求其才 |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乱:①扰乱;②混乱;③作乱;④纷繁 |
(3) 乱:
|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
B.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
C.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
D.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
(2)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16.文中唐太宗和魏征择人用人之道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受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①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②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④。以此言之,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⑤而羽之镞⑥而砺⑦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何:什么。②及:赶上,追上。③揉:搓弄、摩擦,这里泛指加工。④犀革:犀牛的皮,这里泛指制皮革。⑤括:箭的末端。⑥镞:原指箭头,这里指装上箭头。⑦砥砺:用磨刀石磨,
1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括 而 羽 之 镞 而 砺 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
19.本文比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⑥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⑦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馔(zhuàn):饭食。⑦升堂:登上大厅。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式谓元伯曰( ) (2)至其日( )
21.用“/”为划线句划出两处停倾。
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人?用原文语句回答。
2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①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暑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③。
【注】①厉:同“砺”磨砺,②清诏使:古代官职,官名。③抽拔幽陋: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2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为”字与“为州里所服”中的“为”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行拂乱其所为 B.孰为汝多知乎
C.天子为动 D.为是其智弗若与
2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使案察之/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望风解印绶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委任政事/委而去之
D.乃以滂为清诏使/公亦以此自矜
27.下列各句句式与“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不同的一项(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此之谓大丈夫
C.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28.根据文意,说说文中划线句子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范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颖,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注释】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亳州:宋次道担任亳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颍:颍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29.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悉( ) 遗( )
…………
参考答案
1.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2.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写的书,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
3.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 论其世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一个乡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