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资源编号 90923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4-12-24 八年级上册 0 6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题01字音、字形、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上自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和链接材料,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人恒过(     )

5.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讲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

B.艰苦环境造就人才,一个人经受一点艰苦磨炼不是坏事。

C.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大事,必须先把自己置于艰苦境地。

D.“安乐”有危险,“忧患”不可怕。

7.选文和链接材料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吴既救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困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固不可彻    彻:彻底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

B.达于汉阴      相与步于中庭

C.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D.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C.文章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_________

(3)天子且至_________             (4)居无何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介胄之士不拜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文帝,汉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14.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富贵不能淫

《孟子》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B.子未/学礼乎

C.立/天下之正位                                   D.与/民由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命之(命令)                                 B.必敬必戒(告诫)

C.以顺为正者(介词,因)                   D.此之谓大丈夫(助词,的)

1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作者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

B.“丈夫之冠也”中的“冠”,指古时男子年满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选文先写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摆出理由,然后孟子先确立观点,后批驳。

D.选文运用排比句式说理,对照鲜明,气势磅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9.在孟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父命之_________    ②丈夫之冠也_________

③往之女家_________   ④与民由之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孟子把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类比,流露出对公孙衍和张仪的不屑、鄙视。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住进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义,走着最正确的道路——礼。

D.选文探讨了“何为大丈夫”的问题,先是景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孟子加以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3.按照选文中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请你判断【连接材料】中瞿式耜是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连接材料】

永祚迎降,城中无一兵。式耜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将戚良勋请式耜上马速走,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乃相对饮酒,一老兵侍。召中军徐高付以敕印,属驰送王。是夕,两人秉烛危坐。黎明,数骑至。式耜曰:“吾两人待死久矣。”

【注】①永祚:即王永祚,晚明时任桂林的官员。②式耜:即瞿式耜(sì),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③戚良勋:瞿式耜的部将。④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⑤徐高:任中军将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4.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太丘舍去”和“相委而去”的“去”字都是“离开”的意思,据此推断,本文中“委而去之”的“去”字也有同样的意思。

B.在字典中“威”解释为:①尊严;②权势;③震慑;④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结合语境,可得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威”是第③种意思。

C.根据资料显示,“至”的本义是“到来,到达”,后引申为“极”“最”。本文中“寡助之至”和《陈太丘与友期》中“待君久不至”的“至”都用了引申义。

D.《说文解字》中的“畔”释为:“田界也。从田,半聲。”该字文中未用“田界”之意,而用读音相同的“畔”来指代“叛”,故应以“叛”的意思来理解。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6.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观点,论证中运用了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结构缜密。

B.原文画线句子连续使用了四个双重否定句,使表达上气势强烈,突出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C.孟子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攻城不胜和守城而逃来具体证明,接着类推到国家治理也需要“人和”。

D.文末将“多助”与“寡助”对比,强调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推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参考答案

1.D

2.(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作者从造就人才(个人)和治理国家(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连举六个例子从个人角度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然后从国家角度强调没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灭亡。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兴起,这里指被任用/流露;

B.违背,不顺/通“弼”,辅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092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