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7日
资源编号 93571

专题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2025-01-26 八年级上册 0 81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专题01 字词-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专题02 语法修辞-2025...

2025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

专题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内容早知道

第一层 巩固提升练(基础考点题)

第二层 能力提升练(升阶创新题)

第三层 拓展突破练(比较探究题)

积累与运用⭐

一.主要考点

1.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2.分析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3.欣赏品味语言。

二.鉴赏策略

1.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的关键字,是全篇的引领者。诗眼可能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能是其他词类,需要认真体会。比如“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这个字在诗中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

2.抓住意象:意象是诗人所写之景,所表之物,是借景抒情中的景。要认真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明确意境:意境是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物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情境。需要认真组织答案,按照总分结构表达,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4.分析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如用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夸张、对比、烘托等。需要仔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古人写诗,多忌重字,小语却发现前两联中用了两次“空”。请你谈谈诗人这样安排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诗句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交代了地点和事由,即自己轻车简从,将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属国”一句是为表现山高路远,关塞迢迢,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赏析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待主人公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了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中“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C.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D.尾联的“行不足”既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又照应了题目中的“行”。

6.这首诗与【链接】诗歌描绘的都是春天景色,但两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有所不同。试简要分析。

【链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中的“在人境”和“无车马喧”形成强烈反差,令人不由称奇。

B.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谜底,“心远”突出诗人的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C.五至八句对“心远地自偏”展开了具体描绘,表现出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

D.末两句写诗人因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此中真意”,而感到茫然与失落。

8.有学者研究发现陶渊明在诗文中常用“鸟”这个形象来表情达意,大体有三种情形:第一以“鸟”表现他年轻时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第二以“鸟”表现他归隐田园后闲适自由的心境;第三以“鸟”表达他为官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你认为是哪种情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12.请分析“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色彩运用的特点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下列对《赤壁》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两位美女的命运,以此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4.全诗久为人们传诵的是诗中最后两句,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说明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仿佛梦魂……归何处”一句用想象手法,写天帝询问词人想回到哪里,由描绘梦境向抒情过渡。

B.下片“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C.本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

D.本词开篇描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壮丽景象,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情感基调。

16.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18.“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关于此诗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诗歌,从两个角度(可以从写作手法、意象、层次等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诗歌颔联中,作者以“征蓬”和“归雁”照应首联中的词语“             ”,抒发诗人轻车简从深入边塞慰问边关将士时              的情感。

21.边塞是中国古代诗人建功立业的地方,同是“塞上夕阳”,不同的诗人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塞外景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歌最后一联说“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的意思是      ,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      (时间)景色的喜爱和留恋。

23.诗歌的中间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在钱塘湖春行时所见的景物,寓情于景,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班级同学读完诗歌后,认为本诗情景理相融、意境深远,但是又说不出妙在何处,纷纷向小文请教。请你开动聪明的脑筋,帮助小文和同学们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文同学认为,他自己已经意会到了陶诗“此中有真意”中所传达的“真意”,小文期盼你能成为他的知音,替他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虽无一“望”字,但均是所望之景,望时所生发之情。

B.首联描写草木的凋敝,抒发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与惆怅。

C.颈联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家书珍贵,表达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尾联通过外貌与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白发稀疏的诗人形象。

27.诗中提到的“花”,有人说是“牡丹花”,也有人说是“迎春花”,你认为哪一种花更能寄托杜甫当时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8.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诗歌尾联借用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贤士的典故。有哪些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0.下面对于本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英雄成名的机遇,暗寓自己空有理想抱负却生不逢时。

B.诗歌咏史怀古,“折戟”这一意象能令人联想到残酷的战争,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

D.诗歌最后两句围绕两位美女的命运,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

31.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曾评价杜牧:“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这首古诗,亦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结合古诗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两个“空“分别强调空间上的虚无和时间上的邈远,连用两个“空”字更能凸显诗人的无限怅惘。    2.C

【导语】崔颢的《黄鹤楼》意境雄浑,开篇以神话起笔,黄鹤远去徒留空楼,颔联渲染幽远寂寥。颈联转绘眼前明丽之景,尾联则在日暮江波中抒发浓郁乡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堪称唐诗中登临怀古之佳作,尽显黄鹤楼的独特魅力与神韵。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57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