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题训练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内容早知道
☛第一层 巩固提升练(基础考点题)
☛第二层 能力提升练(比较阅读题)
☛第三层 拓展突破练(创新探究题)
⭐积累与运用⭐
一.主要考点
1.字词积累; 2.翻译句子; 3.思想内容; 4.艺术手法; 5.语言欣赏; 6.比较阅读。
二.学习策略
1.字词积累:
多为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文言虚词等。除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淀外,还应理解记忆,灵活辨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翻译句子:
(1)抓住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2)牢记翻译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都不用翻译);
“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删”是删去不译的,如“盖竹柏影也”中的“也”不译
(3)突破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②倒装句;③省略句;④固定句式;⑤被动句。
3.思想内容:要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深入理解体会,注意梳理,横向比较以加深记忆。
4.艺术手法:
(1)散文类景物描写手法;
(2)记叙类表现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法;
(3)议论类的论证手法。
5.语言欣赏:主要从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综合运用上去考察,注意结合具体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品味。
6.比较阅读:综合以上所有内容,从某一点或几点进行相似性或不同性的比较,注意结合具体句子和词语进行分析。
(一)阅读《三峡》。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自非亭午夜分 (4)属引凄异
2.翻译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其间/千/二百里
C.绝/多/生怪柏 D.常有/高猿/长啸
4.文章多用骈句,尤其是四字句连用,使得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美感。因此,有人认为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如果去掉“每至”“常有”两个词,句子则更具“骈句”特点,表达效果更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单阐释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 )
A.解衣欲睡 欲壑难填 B.月色入户 夜不闭户
C.步于中庭 寸步难行 D.藻荇交横 交口称赞
6.同学们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字有不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恰当的( )
【甲】悠闲:苏轼豁达乐观,有悠闲的心境欣赏月色。
【乙】清闲:苏轼遭遇贬谪,有欣赏月色的闲暇时间。
【丙】偷闲:苏轼忙里偷闲,放松心情与张怀民赏月。
7.结合上下文,对“怀民亦未寝”中的一个字作重音朗读处理,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材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午、未、申]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②[夕舂]夕阳。
《记承天寺夜游》和链接材料都写了月景。《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 的月光。《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中“ ”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袁宏道借月景表达了 的情怀。
(三)阅读《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必敬必戒( ) (3)与民由之(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天下之大道 介胄之士不拜 B.不得志,独行其道 其如土石何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无陇断焉 D.一怒而诸侯惧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猿鸟乱鸣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入则无法家拂士/介胄之士不拜 D.空乏其身/庭下如积水空明
1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孟子认为如何做才能成为担当“大任”的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舜等六位历史人物和宋徽宗身上各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①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②同科,岂得诿③诸数④哉?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獧(juàn)薄巧佞:善于巴结逢迎、花言巧语。②石晋重贵:晋出帝石重贵,为洗刷高祖向契丹称“儿皇帝”的屈辱,向契丹开战后被俘虏。③诿:推诿,推托。④数:天命,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徐霞客游记》(节选)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①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②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③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②三姑:地名。③幔亭峰:山峰名。
18.请按表格中的方法及示例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 方法及示例 | 释义 |
登山里许 | 课内迁移法: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 (1)_______ |
晓雾将歇 | 语境推测法:后文说“猿鸟乱鸣”,可推断“歇”的意思。 | (2)_______ |
汩然下泻 | 成语借鉴法:“生机盎然”,意思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样子。 | (3)_______ |
夕日欲颓 | 查阅字典法:①衰败;②坍塌;③下坠 | (4)_______(填序号) |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土 人 新 以 木 板 循 岩 为 室 曲 直 高 下 随 岩 宛 转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文都写了“山水之景”,根据“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提示:从内容、语言、写作风格等角度入手)
链接材料:
骈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讲究对仗、声律。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文”。 游记不押韵、不重排偶,注重对游览过程和景物的具体描述,具有纪实性。 |
(二)比较阅读《与朱元思书》《宋史·林逋传》(节选)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林逋①喜为诗,多奇句。既就稿,随辄②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 ” 逋曰:“吾方晦迹③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④也。
(摘编自《宋史·林逋传》《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②辄:就。③晦迹:隐居。④验:证据,凭证。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猛浪若奔_______鸢飞戾天者_______既就稿 _______ 常畜两鹤_______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有 客 至 逋 所 居 则 一 童 子 出 应 门 延 客 坐 为 开 笼 纵 鹤
25.假如吴均与林逋跨越时空相遇,你觉得他们能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吗? 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1)同“缺”,缺口,空隙(2)有时(3)如果不是(4)接连不断
2.(1)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很多趣味。
(2)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C
4.去掉这两个词,画线句子就全是“四言骈句”,太过整齐,显得单调;有了这两个词,则骈散结合,有长有短,错落有致,语气舒缓,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能从“骈散结合”的角度,简析到位即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