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明理由。
3.阅读《饮酒》,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空格和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诗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陶渊明没有隐居山林岩穴,而是身处“_________”,却尘杂不染,这正是因为他能够做到“_________”。陶渊明隐居实际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 _________,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2)关于这首诗,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请你说说诗中“见”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诗歌题目是“春望”,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春景?
5.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是哪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字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__________________。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做简要赏析。
阅读《望岳》《春望》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都是安定富庶的盛世时期的作品。
B.《望岳》中诗人仰望的泰山巍峨雄奇,《春望》中诗人所望长安因战乱残破不堪。
C.《望岳》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泰山神奇秀丽,《春望》借花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
D.《望岳》 一诗景象壮阔,风格雄放刚健,《春望》景象破败凄凉,风格沉郁顿挫。
9.两首诗都写到了“鸟”,却蕴含不一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怎样的情感?
11.诗中颔联中的“泪”,应理解为诗人落泪还是花鸟落泪?请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
(2)“誓扫匈奴不顾身”与本首诗中的哪一句语意相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李贺的这首诗描写的是边塞征战。
B.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一个“压”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C.“霜重鼓寒声不起”中“不起”的原因是战士们连天作战,已经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14.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描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的妙处。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8.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9.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诗人即物感兴,用“折戟”来托物言志,以“二乔之荣辱安危”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D.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可谓反弹琵琶,翻出新意。
2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2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甲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C.乙诗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下文作好铺垫。事不期”,不能预料。
D.乙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间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3)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甲乙两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意思。
2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4.“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在全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6.“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27.“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2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常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直抒胸臆,表达了希望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B.“独”字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C.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感叹
D.这首词的语言晓畅自然,所写景物也为生活常见,但象征意味浓郁,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30.从哲理角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参考答案
1.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2.示例一:我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
示例二:我认为“悠然望南山”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胜地的向往之情,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