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①,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黜:罢免,废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孰若孤( ) (2)即更刮目相待(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志益笃( )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乃 取 《四 书》 自 定 句 读 昼 夜 诵 习
3.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二)(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君子亭记①(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
5.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惟 吾 德 馨
(2)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1)【为】
A.复为亭( ) B.又为活板( )(《活板》)
(2)【植】
A.环植以竹( ) B.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名】
A.而名之曰“君子”( ) B.有仙则名( )(《陋室铭》)
(4)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8.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什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三)(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治大风方(苏轼)
钱子飞有治大风①方,极验,常以施人。一日梦人自云:“天使以此病人,君违天怒,若施不已,君当得此病,药不能愈。”子飞惧,遂不施。吾以为药有效者,则是天不能病。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黄州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大风:一种风疾。
9.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在黄州试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 余 则 不 然 苟 病 者 得 愈 愿 代 受 其 苦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子飞不察,为梦所胁。
13.“德馨”是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刘禹锡和苏轼“德馨”的具体表现。
(四)(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联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同点。
(五)(2022春·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刘禹锡)
【乙】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①,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③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圮(pǐ)塌坏,倒塌。②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西府:是指西府海棠。④倪迂:倪云林。因性情狷介,怪癖多,因此人称为“倪迁”。清閟:倪云林的书阁名。閟:同“闭”。
(选自《梅花书屋》·张岱)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无案牍之劳形 ( )
(2)有龙则灵 ( )
(3)岁满三百余朵( )
(4)密宝襄盖之( )
(5)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20.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21.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色入帘青”“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的“入”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B.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累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仗工整,整齐优美。“上”“入”二字,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苔藓、绿草的盎然生机:“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环境的恬静、幽雅,烘托陋室不陋,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D.张岱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
(六)(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无为,少耆①欲,不汲汲②于富贵,不戚戚③于贫贱,不修廉隅④以徼⑤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⑥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汲汲:极力营求、心情急切的样子。③戚戚:忧愁的样子。④廉隅:本谓棱角,古时比喻品行端方,有志气。⑤徼(yāo):求取。⑥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少耆欲
④虽富贵不事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乙】文中“默而好深沉之思”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D.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两处。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5)试结合【乙】文内容,分析【甲】文作者所举“西蜀子云亭”一例的用意。
(七)(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①王逵欲深治之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③,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宋史·周敦颐传》节选)
注:①【转运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②【深治】重判。③【版】手板,又称笏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2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24.解释加点字词。
(1)不蔓不枝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
(3)独与之辨______ (4)乃委手版归______
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6.对照甲文,品读乙文,说说周敦颐身上具备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八)(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曲池荷(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材料二】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材料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2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
(3)将弃官去 (4)有狱久不决
2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结友而别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蒙辞以军中多为
D.乃委手版归 蒙乃始就学
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0.材料三叙事写人,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1.下列对材料二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3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九)(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阅读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学习单(其中(1)-(3)小题“解答”栏填写序号)
(十)(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3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3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其 内 外 透 体 干 坚 外 施 火 力 炙 化 其 中 油 蜡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37.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十一)(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①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注释】①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3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②则以纸帖之( )
③为后世法( )
④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 )
39.下列句中的“以”与“多编以竹简”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公亦以此自矜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0.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4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篇短文的内容。
(十二)(2022春·江苏徐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选自[宋]沈括《活板》)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①。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注释:①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4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
4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持就火炀之 ②瞬息可就
B.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若屈伸呼吸
C.①然泥字既不精整 ②公欣然曰
D.①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 ②孔子云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活”这特征进行说明,详细介绍活板印刷的过程,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甲文第一段“盛”“始”“皆”三个字准确地传达出雕版印刷的简要发展历史。
C.乙文陆深《金台纪闻》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因为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耗费了时间损害了功效,所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D.甲乙两文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可见,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十三)(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选自沈括《活板》)
【乙】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嚣昏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养鱼记》)
4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持就火炀之 (2)此印者才毕
(3)汲井以盈之 (4)怪而问之
47.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48.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49.【甲】文活板印刷的“活”体现在哪里?【乙】文批判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十四)(2022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②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缕悬:用丝线悬挂。③纩(kuàng):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⑤芥子:芥菜的种子。这里指蜡的大小。⑥ 原:推原,探究事物的根源。
5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
(2)则第二板已具( )
(3)指爪及碗唇( )
(4)缀于针腰( )
5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52.《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甲】文中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速度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缕悬为最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乙】
蔡伦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平末始给事宫掖①。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②,匡弼得失。后加位尚书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③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⑤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给事:jǐ shì,与后文的“尚书令”都为官名。宫掖:gōng yè,整个皇宫。②严颜:脸上有怒色,特指皇帝生气。③书契:指合同、文书等凭证。④缣帛:jiān bó,指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⑤造意:设想,想出一个主意。
5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字平如砥( ) ②瞬息可就 ( )
③数犯严颜( ) ④帝善其能(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A.以我酌油知之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公亦以此自矜
5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自 古 书 契 多 编 以 竹 简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②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56.【甲】【乙】两文介绍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最主要特征是_____(用一个字回答),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实践出真知, 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
…………
参考答案
1.比得上。 擦拭。 等到。 更加。
2.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
3.(1)(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后来,他跟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向别人请教,是精读。 启示:示例1: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