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8日
资源编号 104106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2025-10-28 八年级上册 0 44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甲】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雊(gòu):野鸡鸣叫。⑤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横线的字。

原文例句 解释加线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涉玄灞 (1)_______ 课内迁移法:横柯
故山殊可 (2)_______(填序号) 查阅词典法:①经过;②访,探望;③过去。
中有深趣矣 (3)_______ 参考词语法:比比皆

2.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B.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C.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D.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3.请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助补充,完成小苏和小州的阅读分享。

小苏:两篇书信均有景色描写。你看【甲】文登山远眺,灯火明灭可见,犬吠声、夜舂声和钟声相互交错,冬夜的山中一片静谧和温馨。

小州:是啊,【甲】文辋川山中春景也格外迷人,“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这个句子(请自选角度赏析)(1)_______。

小苏:你赏析得真精彩啊,我还读出了这些文字不仅写景,还抒写了作者的心境。两篇写给友人的书信,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2)_______,且都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

小州:是的,细读【甲】文,我发现王维这封书信还有一个心愿:(3)_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法:被按照军法处死。③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前往 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

③意谓如何得到_______

④由是如挂钩之鱼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解衣欲睡”中的“欲”与【乙】文中“思欲就床止息”中的“欲”意思相同,都理解为“想要”或“将要”。

B.【乙】文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一句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C.【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在这里指时间空余、无事可做的人。

D.【乙】文通过记叙苏轼游松风亭所获得的感悟,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阐述人要学会随遇而安的道理。

(4)【甲】【乙】两文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奎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为官清明,体恤民情。②罅(xià):裂缝。③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④浸:渐渐地。⑤潴(zhū):汇聚。⑥白野公:即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⑦鲼(fèn)鱼:即鲫鱼。⑧脊令:鸟名。⑨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⑩属岁旱时:当逢农旱之时。属,适逢。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断一处)

又 东 注 于 若 耶 之 溪

7.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乃溢而西南流

(3)深不逾尺    (4)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乙】文第一段,概括“活水源”得名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是写景,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简析作者的志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径:经过。②成就分明:生成分明。此指“人黑牛黄”两色已定型,区别十分明显。③信宿:连宿两夜,两个晚上。

【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既人迹所绝 _______   ②莫得究焉 _______

③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    ④不以疾也 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①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突出了黄牛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

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

【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自治县西北。③飞清:飞流的清泉。④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⑤颓浪:倾泻的水流。

1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17.运用相应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方法 原文语句 积累参考 加点词解释
词类活用法 东入大江 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东:     

成语参考法 水所经皆石山 妇孺皆知 (2)皆:     
课内迁移法 略无土岸 略无阙处 (3)略:     
通假字联系法 傍多茂木空岫 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4)傍: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在写水前都写山,两文山的特点都是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B.【甲】【乙】两文写水不同,甲文着眼于三峡四季的水各有特点,乙文则更突出沂水的清澈秀美。

C.【甲】文用王命急宣、朝发暮到侧面烘托三峡夏水湍急的特点,用渔歌侧面突出秋水凄寒的气氛。【乙】文用游鱼、五色石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澈。

D.两文结尾不同,【甲】文哀婉感伤,【乙】文对夷水美景流连忘返,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参考答案

1.     向北     ②     这    2.D    3.(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并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2)怎么能拿这不打紧的事务来邀请你呢?    4.     ①运用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春天辋川山中的美丽景色,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希望裴迪能来山中同游,共赏美景

【解析】这两篇古文均为书信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切。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冬日山中静谧与温馨的自然风光,并通过春景抒发期待共游的愿景,体现了雅致的生活情趣。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则描绘了壮美的山水景色,通过升腾的山势和悠扬的泉鸣鸟啼,表现出自然之美与超然物外的境界,劝告友人追求心灵的宁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https://www.0516ds.com/10410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