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3日
资源编号 103474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5-08-03 七年级下册 0 79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邗江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学校桃蹊文学社开展与文学同行雅集活动。下面是雅集活动开场白,请完成下列任务。

推开时光的门扉,步入文学的幽径,那些沉淀千年的文字和含蓄蕴藉的美感如清泉般流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丰盈着人类的精神。

文字中有“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轻叹“① ,散入春风满洛城”,一缕乡愁便不期而至,萦绕至今。岑参在塞外风尘中与故人相逢,“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那匆匆一晤里,藏着多少未尽的牵挂与无奈。杜牧泊船秦淮,听“商女不知亡国恨,③ ”,无保留地、坦率地说出事实和感情,刺破繁华表象,让历史的叹息穿透亘古的岁月。

文字中有“志”。杜甫登临泰山,以炽热的豪情写下“④ ,一览众山小”,让后世仰望者亦心生凌云之志。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⑤ ”的莲,尽显文人风骨。

文字亦中有“理”。若在人生的迷途中shè足太深,不妨随陆游寻访山西村,“⑥ ,⑦ ”,人生困顿处,自有豁然开朗的惊喜。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⑧ ”的洞见,杨万里“⑨ ,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哲思,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经典如挚友,在迷茫时指引你方向,在困顿时给予你力量,【甲】。开卷有益,【乙】

1.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蕴藉______     shè足______

(2)下列哪一个成语最贴合划线部分文字的意思。(     )

A.振聋发聩     B.口无遮拦     C.仗义执言    D.直言不讳

(3)根据语境,在【甲】处补写一个句子。 ______

2.在①—⑨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3.【乙】处几个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翻开经典文学作品,实质是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字里行间触摸人类最深刻的情感与智慧。

②这种对话不仅能在迷茫时为我们点亮思想的灯塔,更能在困顿中赋予破局前行的韧性力量。

③所以说,每一次静心阅读,都是灵魂的短暂栖居,让我们在喧嚣尘世中构筑独立的精神家园。

④正如“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文学阅读的本质是对生命体验的沉淀与升华。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4.请参与雅集活动策划活动。

(1)文学社拟邀请扬州大学张教授来开设文学讲座。下面是邀请函,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一些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张教授:您好!

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我校桃蹊文学社开展“与文学同行”雅集活动,邀请您来开设讲座,届时请您务必前来指导!

此致

敬礼!

2025年6月12日

桃蹊文学社

①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

②内容上有一处表达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

(2)张教授讲座题为“再读《朝花夕拾》”,讲座中有交流互动环节。

①请根据上下文补全人物对话。

小语:张教授,您好!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图)发现______。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教授:确实,青少年阅历有限,缺乏人生体验,难以共鸣鲁迅的文字。如果现在觉得晦涩,不妨暂且搁置,等某一天经历了一些事情,自然就懂了。

②请你向张教授再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______?

(3)请为雅集主持人拟写两个活动环节之间的串词。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讲人/表演者
1 再读《朝花夕拾》(讲座) 扬州大学张教授
2 《文学与少年》(诗朗诵) 小语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名著名篇阅读(15分)

5.下面有关名著名篇中的“矛盾冲突”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地回忆》中,“妞儿”一开始因为“我”弄脏了她的菜而生气,后来主动给“我”做袜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快就通过互相帮助彻底解决了,表现了战争年代朴素而温暖的人性光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冬妮娅在保尔被捕后没有设法营救他,并且在重逢时嫌弃保尔衣着破旧,这暴露了她的自私虚荣,让保尔看清了两人不是一路人。

C.《骆驼祥子》中,祥子讨厌虎妞,主要是因为虎妞又老又丑,强迫他结婚,还总想控制他。祥子一直想摆脱她,但虎妞有钱有势,祥子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D.《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和阿长之间有不少矛盾。“我”嫌她睡相不好、规矩多,还总讲些迷信故事。这些矛盾其实是因为我们身份不同、想法不一样造成的。但最后阿长用心找来《山海经》,让“我”突然明白,虽然我们有隔阂,但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我”。

6.名著中的人物会面临“身体疾病”。请结合名著完成读书笔记。

名著 摘录语段 阅读思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现在,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的手摸到了勃朗宁手枪的光滑枪身,他慢慢抽出手枪来,枪口轻蔑地对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道:“朋友,这是假英雄!……即使生活到了实在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他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选择以另一种方式——(1)______,让生命继续有益于人民。
《骆驼祥子》 两场病教他明白了自己并不是铁打的。多挣钱的雄心并没有完全忘掉,可是屡次的打击使他认清了个人的力量多么的微弱;好汉到时候非咬牙不可,但咬上牙也会吐了血! 祥子生病后对个人力量产生怀疑,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______。

7.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手稿扉页题词写道“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岛屿暗礁,难以激起浪花”。请结合保尔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在《骆驼祥子》中,如果曹先生没有离开北平,祥子的命运会怎样?

(二)诗歌阅读(6分)

在雅集活动赛诗会上,文学社选择这首诗参加朗诵。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觱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9.下面哪幅图更适合作为前两句朗诵时的背景图?请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后两句诗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请为这两句进行朗读设计(从语气、语调角度设计,并配上适宜的表情和动作)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①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②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③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严丝合缝。③工部:指掌管建筑的衙门。④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闻烧成时(     )               (2)编号识之(     )

(3)半日方散。(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中 国 之 大 古 董 永 乐 之 大 窑 器 则 报 恩 塔 是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

(2)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14.报恩塔的金刚佛像有哪些特点?

(四)(1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你“蕉绿”了吗

【材料一】

行走在“蕉绿大道”上

在心理辅室里,有这样一个游戏:用数字来代表焦虑的程度,从0到10,代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0代表几乎没有焦虑,10代表承受着非常大的焦虑。游戏结束,发现几乎无人处于0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关于焦虑的调查显示,96%的人心中都有令自己焦虑的事。可以说,焦虑常伴我们身边。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①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

②远古时期,焦虑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使人们提高警觉、加快反应,以避免野兽的袭击。进入现代社会后,外界的这种威胁消失了,但是对威胁的反应机制仍被保留下来。所以,焦虑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应激机制。

③认知偏差和人格特质是造成焦虑的两种心理因素。对预期的过分担忧和无端恐惧会让人感到焦虑。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源于内心的冲突。抑郁质人格、高度内省、完美主义、低自尊都是焦虑易感人群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和遗传相关,所以焦虑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④社会文化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焦虑感。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克制、忍让、和为贵,而人际关系中过分的情感压抑,也容易导致焦虑情绪。

【材料三】

①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神经学科医生克莱尔·威克斯创立了一种面对焦虑的妙招——“飘然法”。它的核心原则就是“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②“面对”意味着不逃避。我们应该感受、观察、分析自己的焦虑,告诉自己:“是的,我焦虑了,我就想看看它能把我怎么样!”

③“接受”意味着不抗争,因为否认焦虑只会让我们更焦虑。有一个词现在很流行,叫作“松弛感”,我们应该允许焦虑发生,焦虑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④“飘然”指不用过分关注焦虑。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以平缓的速度生活,甚至有意识地无所作为,哪怕焦虑带来的恐惧席卷全身,也不为所动,飘然处之。

⑤“等待”告诉我们要保持耐心,不要希望能够立刻消除焦虑,提醒自己焦虑不会马上消失,让身体按照自己的节奏恢复,坚定地按指导去做。

⑥焦虑者在生活里总是过度地进行自我抗争,我们学习与焦虑共处,也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所以,与自己和解。学习自我接纳才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要允许自己不完美,尽力就好,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你从不失误,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

(选自《科学大众》2024.9)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大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B.焦虑是进化过程中保留的应激机制,外界威胁消失,反应机制不再保留。

C.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

D.遗传因素是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

16.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三】横线上甲处补写一个标题。

17.期末考试临近,文学社小A同学担心自己考不好,陷入焦虑状态。阅读材料,你对焦虑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开导他。‌

(五)(14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你一根雪条

黄庭凯

①我紧紧地扯着表哥的衣袖,跟着他走出车站。在车站门口,他停住脚步,东张西望许久,然后迈步朝左边走了十来步,转身又朝右边走了十来步。我跟着他如此反复多次后,才知道原来他不知道去县教育局的路怎么走。

②我小声说,问问人家。他看了看我,又抬头眯着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明白再不走就要迟到了。深秋时节,天气渐凉,但他的额头却渗出细小的汗珠。他犹豫了一会儿,轻声问我,想吃雪条吗?

③我兴奋地说,想。表哥曾告诉我们,县城车多楼多,还有雪条,就是可以吃的雪,凉丝丝的,甜滋滋的……你们要用心读书,考上初中、高中,再考上大学,然后在县城工作,雪条可以随便吃。我们连雪都没见过,何况是成条的雪。书上用鹅毛、花絮来形容雪,那么条状的雪是不是像竹竿一样?表哥大声地咳了一声给自己壮胆,带我走向百米外的一个商店。商店门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雪条”二字。走进商店,我激动得四处乱瞄,但并没有找到那竹竿状的东西。

④买两根雪条。表哥对坐在柜台后面的女售货员说。

⑤你说什么?售货员瞪眼看着表哥。

⑥我要买两根雪条。表哥提高音量。

⑦哦,哦。售货员站起来,打开柜台上面的一个泡沫箱,伸手进去摸索了一下,掏出两根白纸包着的腊肠形状的东西。表哥接过,付了一毛钱,然后问,去教育局怎么走?

⑧你说什么?售货员又瞪眼。

⑨表哥大声重复了一遍。售货员上半身后仰,避开表哥的唾液。她说,我不聋,我只是听不懂你说什么。表哥很窘迫,放低声音说,我想去教育局,就是管学校的那个单位。

⑩走出商店,我们终于知道了怎么去教育局。表哥递给我一根雪条,雪条的表层已经融化了,湿漉漉的,滴着水。

⑪那天,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雪条,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城乡差距。我们村里人讲方言,前后鼻音不分。表哥用桂柳话带领我们朗读课文,我们一直以为普通话就是这样,当真正和县城人交流,才知道错得离谱。

⑫表哥是邻村人,在镇上的初中毕业后,到我们村小学当民办老师,教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他带我去教育局参加一个颁奖仪式,我在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⑬表哥常向我们描述山外的世界,在我们眼里,他无所不知。可那天,我感觉到了他的苍白。

⑭在回来的班车上,表哥对我说,只要肯读书,就能继续来县城领奖,甚至还可以去柳州、南宁,去北京、上海、广州,坐火车去、坐飞机去。

⑮在学生眼里,表哥是神一般的存在,在村里人眼里,他却是笑料。村里有一个老人,念过私塾,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由他写对联。有一次他生病了,办喜事的家主请表哥帮忙。表哥老老实实地说,我不会。那人很惊讶,说,你是老师,不会?表哥说,真的不会,不懂平仄。那人还是不相信,他只知道对联就是两列字,不知道还要讲究平仄。他认为表哥是故意刁难,就当着我们学生的面大声说,连对联都不会写,还好意思当老师!回去后还大肆宣扬。

⑯表哥对我们说,掌握平仄很难,而且考试不考平仄,学那东西没用。这话传到了写对联的那个老人耳朵里,他对此颇有不满。

⑰我们小学毕业,全班十八个学生,有十五个考上初中,升学率为全镇第一。为此,校长让表哥以后都带毕业班,而且连续多年,表哥都连创佳绩。

⑱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县城的高中,虽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吃雪条,但可以时不时匀点儿伙食费出去解馋。这时候,我心中的雪条已不再是泡沫箱里的那种,而是被我赋予了更深的内涵的东西:黄金屋,颜如玉,以及令人热血沸腾的理想。

⑲大学毕业后,我留在省城工作,每次回乡都是来去匆匆,很少和表哥联系。只有一次,他给我写信,说想修缮教室,但是钱不够。我寄回去一千块钱,那时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⑳十多年后,表哥的儿子到省城读大学,来我家住了一个晚上。我问他,你爸爸转成公办老师了吧?他说,还是民办,虽然已经取得了函授大专学历,但公办考了这么多年都通不过,主要是数学不过关。他的几个同事都不愿当民办老师了,只有他不舍得离开。

㉑表哥初中毕业,数学本来就是他的弱项,如果考试内容涉及高中数学知识,对他来说就是天书。但是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还是年年考。

㉒我了解到当年转公考试的时间,考前一个月,我跟公司请假。老板惊讶地说,你要请假一个月?我把表哥的情况说了,说我想回去辅导他。老板重重地点头说,应该。

㉓我下了班车,直奔表哥家。表哥见到我,既高兴又疑惑。我说,我给你送雪条来了。

㉔表哥给一个又一个学生送了改变命运的雪条,而他自己也渴望得到一根雪条。

(《微型小说选刊》2025.3)

18.文学社要将本故事拍成微视频,你会依次拍摄哪几个情节?请概括。

19.在讨论角色时,有同学觉得卖雪条的售货员和会写对联的老人不重要,建议删去。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20.文章的题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请向同学们解释“雪条”在文中的内涵。

三、作文(60+3分)

21.请以“快乐的秘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

参考答案

1.     jiè     涉     D     示例:在浮躁时沉淀你心灵(在黑暗中照亮你前路;在彷徨时坚定你信念)    2.谁家玉笛暗飞声;马上相逢无纸笔;隔江犹唱后庭花;会当凌绝顶;濯清涟而不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缘身在最高层;政入万山围子里    3.A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蕴藉:yùn jiè,本义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语段中指文学作品中文字所蕴含的含蓄蕴藉的美感,体现出文字情感的深沉与不直白。

涉足:shè zú,本义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语段中“若在人生的迷途中涉足太深”指在人生迷茫的境遇中陷入过深,形象地表达了处于困境中的状态。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3474.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