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学期江阴市初一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5.06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
困惑迷茫时,不妨跟着诗人去走走吧!跟随杜牧,夜泊秦淮,欣赏“①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朦胧夜景;跟随李白,客居洛阳,倾听“谁家玉笛暗飞声,②________”的思乡心曲;跟随木兰,踏上征程,感受“③________,关山度若飞”中蕴含的报国决心;跟随王安石,登临飞来峰,体味“不畏浮云遮望眼,④________ ”的豪迈气概与高远眼界;跟随杜甫,凝望泰山,惊叹“⑤________,________”浓缩了泰山汇聚天地精华的神奇秀丽与山势分割晨昏的巍峨高大;跟随陆游,漫步山西村,领悟“⑥________,________”中蕴含的困境中暗藏希望的深刻哲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井冈翠竹》中红军战士擎着火把翻越dǒu( )峭的山岭,草鞋踏出的裂痕是大地最深的年轮;《“蛟龙”探海》里“蛟龙号”刺破七千米的深渊,机械臂划开的波纹是献给深蓝的礼赞;《青春之光》中黄文秀在暴雨中蹒跚跋涉,风雨打湿的笔记本上,歪斜的字迹是她最执拗( )的诺言;《太空一日》里杨利伟在太空中áo( )游,舷窗外神秘的敲击声,原是宇宙对探索者的深情絮语。这些跨越时空的壮丽篇章,无不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基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ǒu ________峭 áo ________游
(2)给加点字注音。
执拗________
(3)这四篇课文中标题短语结构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井冈翠竹》 B.《“蛟龙”探海》 C.《青春之光》 D.《太空一日》
(4)下列词语填入选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直言不讳 B.锲而不舍 C.踌躇满志 D.心有灵犀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语:《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的作品,其中“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B.小文: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助于我深入了解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C.小澄:学了《春夜洛城闻笛》和《望岳》后,我觉得李白、杜甫比苏洵、苏辙、曾巩更有资格入选“唐宋八大家”。
D.小江: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们所在的“江阴”就因位于长江南面而得名。
4.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一项非职业的体育赛事,不仅掀起全民参与热潮,刷新人们对地方足球赛的印象,还带动了地方文旅消费,彰显了“体育+”的魅力。
②“苏超”何以爆火?火在真实。依托于江苏足球青训、体教融合的良好基础,这一业余赛事踢出了职业级的专业水准。
③“苏超”爆火,更火在相互激励。“散装江苏”的调侃背后,是不同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良性竞争。
④正如江苏“十三太保”形散神不散,以差异化发展成就“苏大强”的经济体量,城市足球的竞争有助于凝聚起打造赛事品牌的强大合力。
⑤初夏时节,被网友称为“苏超”的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
⑥“苏超”爆火,还火在真诚。“苏超”战队以城市命名,更能激发“为家乡站台”的凝聚力与荣誉感。
A.⑤①②⑥③④ B.⑤①②③④⑥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②⑥④③①
5.专题学习活动。
【材料一】
在北京朝阳区某社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60帮80”助老团。成员多是60-75岁的退休“小老人”,他们结对帮扶社区里80岁以上的“老老人”。78岁的王桂兰阿姨是骨干,每周三次上门看望96岁的独居老人李奶奶,帮她买菜、打扫、量血压、陪聊天,王阿姨自己也感到很幸福。社区书记介绍,这种“以老助老、邻里互助”模式,既缓解了专业养老力量不足,又弘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让敬老从家庭延伸至社区,形成了互助友爱的“大家风”。
【材料二】
近年来,“反向春运”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春运数据显示,选择将家乡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的旅客占比已超35%。社会学家指出,“反向春运”折射出年轻人孝亲观念的务实转变:从传统的“回家尽孝”到主动创造条件让父母体验新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新团圆”方式,既是对“父母在,不远游”古训的时代化理解,也是“常回家看看”精神内涵的拓展,体现了“陪伴与共享”为核心的现代孝道家风。
(1)小语在制作“社区敬老故事”档案册时,想记录下爷爷奶奶的感人细节。阅读材料一,请帮他完成下表。
记录项目 | 内容要点 |
助老模式名称 | “60帮80”助老团 |
核心人物事例 | 人物:王桂兰
行为:上门看望独居老人、陪聊天解闷 |
体现的家风/美德 |
(2)班级举行“孝心新表达”主题班会,宣传小组需制作“敬老孝亲,时代新风”展板。请阅读两则材料,补全展板小标题。
材料一标题:银发互助,敬老同心
材料二标题:
(3)班会讨论环节,有同学提出:“‘反向春运’花钱多,不如给父母寄钱实惠。”请你结合材料二,写一段话(80字以内)进行回应,引导大家认识情感陪伴的价值。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7分)
6.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时,需关注关键细节对人物命运的暗示。请结合小说内容,在表格的空缺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分析角度 | 原文情节 | 批注解读 | 使用的阅读策略 |
祥子处境 |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 命运暗示:①________ | 圈点关键细节+分析象征手法 |
老马祖孙结局 | 小马病死后,老马独自卖烧饼维生。 | 社会根源:旧社会对穷人生命权的践踏与保障缺失。 | 梳理情节链+
②________ |
人物比读 | 祥子目睹老马遭遇后,仿佛看见自己的将来。 | 你的发现:通过比较祥子与老马的命运共性,理解③ | 比较阅读+反思主题________ |
7.专题学习材料一中“小老人”帮扶“老老人”的互助精神令人动容。以下两位人物都践行过类似的互助行为,请结合名著内容,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人物:祥子(《骆驼祥子》)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13分)
都料匠①喻浩尝造开宝寺塔,居京师诸塔之首,而制度②甚精。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时人咸怪而问之,浩睨塔徐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益如此。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国朝③以来木工善者唯浩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蒙其术以喻都料为法。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增改)
【注】①都料匠:官名。②制度:规划,设计。③国朝:欧阳修是宋朝人,所以把宋叫国朝。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喻浩尝造开宝寺塔
②居京师诸塔之首
③时人咸怪而问之
④浩睨塔曰
9.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国朝A以来木工B善者C唯浩一人D而已E至今木工F皆蒙其术G以喻都料为法
10.翻译下列句子。
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11.请从文中找出一种能够印证“小贴士”观点的写作手法,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它体现喻浩怎样的工匠精神。
小贴士
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揭示和凸显人物精神,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三)(6分)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①。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②。
【注】①上春:早春。②艳阳人:指在艳阳春天里开的花。
12.参考示例,从重音的角度对诗句“晓迎秋露一枝新”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朗读设计:重读“斗”,“斗”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以体现出花草竞相开放的动态,展现晚春花草顽强的生命力。
13.请结合诗歌内容,对紫薇花“不趋时媚俗”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
(四)(16分)
生命的律动
冯爱霞
①我养花不多,但每当养住,便生发情愫。几年前,家中曾有一盆老玉树,但随着树龄增长,出现了衰老迹象。
②也正是那年,在老家的孩子爷爷病重,我们听后心急如焚,把家中事务安排妥当,把老玉树也浇足了水,就往老家赶。车窗外,景物风雷电掣般向后倒去,还未看清,便已远离,正如这人世间,有多少亲情,相隔万水千山,一别即是天涯。许多凌乱的碎片,在记忆里攀爬起来。
③老公公曾从事教育及行政工作,养成了追求极致的性格。早起第一件事,便站在檀香木的桌前,弯腰执笔,苦练书法,即使为周边单位无偿写标语,也能废寝忘食。一年除夕贴对联,我们知道老人家办事仔细,特地组团进行,经过严格把关,终于下了定论“完美!”于是,我们高兴地把老人请出观赏,老人家端详了半天,皱了下眉头说:“还差一点点!”我们惊愕不已。老人家拿来钢尺一量,两张对联果真有三毫米的上下误差。我们只好重新张贴,一直达到丝毫不差。公公的皱纹铺平了,满意地说:“贴得不端正,不好看相。”我咧着嘴说:“其实没人在意的!”老人家和蔼地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分毫不差。”B。“做事不是给别人看的,干什么事情,都要忠厚于人,忠诚于心。”)
④婆婆有病不爱吃药,公公一日三次给记着,端水送饭,劝说喂下,再轻轻拍下后背顺顺气,每当看到这幕,家中姊妹们就赶紧把各自丈夫拉来学习。但公公总是圆场说:“过去干校长忙活事多,都是你妈操持这个家,受累了。能照顾好你妈,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婆婆接过话茬,笑着说:“我们是两好嘎一好,你们也要两好嘎一好啊。”
⑤“两好嘎一好。”这话如此亲切熟悉,像一个春雷在我耳畔炸响。
⑥我是家中的老小,幼儿时代,记得爸爸常把我举过头顶,坐在他的肩上看电影,我也最爱听爸爸那句:“快来,摸摸我的兜里有什么?”爸爸的布兜像个魔术袋,常能变出糖果来,于是,每当爸爸回家,我那双眼睛先盯在口袋上了。
⑦当我怀着激动心情步入婚车时,妈妈强忍着的泪,端出一碗水,按照家乡习俗,将鸡蛋在我脸上滚来滚去,又将水泼向门外。老爸的眼圈也红了,但轻声说:“快来,摸摸我的口袋有什么?”爸爸叫着我的乳名,我像孩子一样,重温着幼童时光,把手伸进爸爸的口袋,摸出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我执意不要,妈妈说:“这是压腰的,拿着。”爸爸亲切地对我老公说:“我们把女儿交给你了,你们要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在思想上要爱国敬业,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
⑧“爱国敬业,艰苦朴素。”从我父亲嘴里说出,一点也不奇怪,老爸是军转离休老干部,年轻时转战南北,枪林弹雨戎马一生,可谓为国为党为民,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⑨婚车要开动时,妈妈把头钻进车窗叮嘱着,“不要忘了,两好嘎一好啊!”我的泪水婆娑了双眼。婚车徐徐开走了,我看见母亲那一缕白发在晨曦中飘荡,父亲一直挥手,直到淡出了我的视线。
⑩车的鸣笛,把我的思绪拉回。傍晚,我们终于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天边的彤云伴着如血的残阳,如落日后的一抹余晖。
⑪公爹躺在病床上,微睁的双眼看到我们,瞬间明亮起来,要做起身的动作,半举着手打招呼,用含糊不清的话问候着:“……都来全了,谢谢了。”我的泪水瞬间涌出。在临近年关的夜晚,老人安详地离开了我们。老家送行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大雨滂沱,闪电像一道利剑将天空劈开,突然变暗,风呼呼地刮着,枝丫摇动,哭声震天。
⑫料理完后事,子女们忍着悲痛,坐在一起商量对策,一定给婆婆一个幸福的晚年,做到物质上不缺位,陪护上不空档。我和老公商定,把家庭原定计划取消,给婆婆在城区买了一楼的套房,以了却她多年的夙愿,也告慰在天之灵的公公。姑姐、弟妹家对婆婆体贴入微,轮流陪护,争相孝敬。
⑬娘家父亲让我们铭记“爱国敬业、艰苦朴素。”婆家父亲对我们常说“忠厚传家,诗书继事。”两位母亲那“两好嘎一好”的经验传授,历历在目。这难道就是两家父母亲,冥冥之中,要我们共同传承的一种精神,一种家风吗?
⑭事后,我们洒泪返程。我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那棵老玉树。
⑮老玉树低头垂目,叶片凋零,死去了,我伤感不已。两个月后,当我来到阳台,吃惊地发现,有几片叶子还遗落在角落,干瘪皱巴,其中一片叶子的柄处,竟然生出了毛茸茸的根!我捏起叶片,透过阳光的晕染,深情凝视,那纤纤根系,柔韧伸展而又倔强。我似乎豁然开朗,明白了玉树为什么如此耐干旱,叶子如此肥厚。
⑯树虽死,叶重生,竟能承载起繁衍后代的使命,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又是怎样的一种能量传递呀。正如那些平凡又伟大的人们,以及为祖国和人民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他们的精神传承,信念永存。
⑰今年春天,由一片叶的重生,长成的一树葱茏,正玉树临风,怒放着生命!
(选自《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
14.请根据《生命的律动》内容,补全思维导图空缺部分。
生命的律动(核心) | 线索一:玉树生命轨迹
出现衰老迹象→被浇足了水→枯死→叶生根→①________ |
线索二:亲情与家风传承
②________→照顾病妻→相处之道→子女尽孝→③________ |
15.文中划线句中的“笑”意味颇丰,请说说你的理解。
婆婆接过话茬,笑着说:“我们是两好嘎一好,你们也要两好嘎一好啊。”
16.A、B两个语句,哪句话更适合填入文中空缺处?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我咧着嘴说:“其实没人在意的!”老爷子和蔼地告诉我们:________。
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分毫不差。”
B.“做事不是给别人看的,干什么事情,都要忠厚于人,忠诚于心。”
…………
参考答案
1. 烟笼寒水月笼沙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万里赴戎机 自缘身在最高层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笼、寒、沙、散、洛城、赴、戎机、自缘、造化、阴、割、昏晓、山重水复、疑、柳暗花明”等字词容易写错。
2.(1) 陡 遨
(2)niù
(3)B
(4)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