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资源编号 91168

专题08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12-26 八年级上册 0 87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08课内阅读

备考策略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需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专项训练

一、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划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选文中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和______。

4.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2)“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

(3)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二、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让敌人走近了 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②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    )  全神贯注—(    )  崎岖— (    )  胜利— (    )

2.给选文第一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_的顺序,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整篇文章为:_________——痛击敌人——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4.选文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写法,从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______情形,到对他们______、______(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刻画,突出了五位战士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5.读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课内阅读。

《月光曲》片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画线句子描绘的意境与下面哪句诗的意境相似?选择合适的打“√”。

A.明月松间照(    )

B.月落乌啼霜满天(    )

C.海上明月共潮生(    )

D.满船清梦压星河(    )

2.根据上面文字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皮鞋匠联想到的其他的画面。(    )

(2)妹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说明妹妹也感受到了贝多芬音乐的美妙,但是没有哥哥感受丰富、理解深刻。(   )

(3)这段文字写了贝多芬即兴弹奏《月光曲》的情形,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    )

3.用线条把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和对应的乐曲旋律连起来。

月亮初升图    月亮穿云图    风起云涌图

高昂激越      悠扬舒缓      气势增强

4.这段文字写的是贝多芬第二次为盲姑娘弹琴的情形,他为什么再次为盲姑娘弹琴呢?

四、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节选自《桥》

1.抄写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语段中表现老汉前后矛盾的动词是_____和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______和______的形象。

3.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对文中这一情节,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A.小伙子惧怕老汉的威严,不敢先走。

B.这部分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两位相互谦让的党员形象。、

C.为后文揭示两人是父子关系作铺垫。

4.选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    )(多选)。

A.使语句更加精练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五、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    )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    )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    )了书,欠身(    )手去(    )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抛    捏    伸    取    追

2.“我”睁开眼看到了什么景色?用“__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作者笔下“好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课文开头作者提到“昏沉的夜”,结尾处再次提到“昏沉的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智慧屋。

夏天里的成长(片段)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里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您在豆蓬瓜架上看绿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片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2.片段的结构是(    )。(填序号)

A.分一总    B.总一分    C.总一分一总    D.逐层递进

3.对片段标有“____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作者用“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来体现生物成长快速。

B.夏天虽然生物成长速度快,但“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显然不符合事实。

C.句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指具体时间,形象地表现了生物成长的快速。

4.请你围绕“快要公布成绩了,我紧张极了”这一中心写一段话。(字数50字以上;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课内阅读。

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花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②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______________”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③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著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生物在夏天如何长?请用原文答出主要意思。

2.选文第①段写了______、竹子和高粱、______的长;还写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接着写了______________的生长情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

3.请按原文在横线上填空并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4.文中的“赶时候,赶热天”是什么意思?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离散(    )    轻松(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______。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的委婉的批评。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

一、1.1.Jì  shuì  姿  镜

2.举例子

3.可爱  脆弱

4.(1)×  √  √

二、1.惊慌  心不在焉  平坦  失败

2., , 。 , 。 , 。

3.事情发展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08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116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