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期末模拟试卷0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如图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关于每个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此次战争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据此判断,英国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3.“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农民战争( )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如图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甲午战后,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由“贸易+特权”转变为“投资+特权”。这一转变是因为( )
A.“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B.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7.如图为20世纪初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推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通过奔走呼号、著书立说(如图)。他们宣传的思想是( )
A.实业救国思想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9.“辛亥革命后发生的事情,与其说是新秩序的建立,不如说是旧秩序的重建。”能证明这句话的史实是( )
A.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
D.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
1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终于迎来“曙光”是指( )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1.如图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二次革命 D.土地革命
12.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
A.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3.如示意图反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
14.如图描绘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5.下列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
B.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合作抗日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担负了抗战的主要任务
D.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打游击战
16.如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D.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17.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据此可推知,《论持久战》( )
A.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目标
C.强调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8.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19.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20.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人的铁舰巨炮打醒了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在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之中,中华民族的史书翻向了近代的篇章。此后,中国人民的使命就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6分)
21.(6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1)图一的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说明图二画作“启航”的寓意。
材料二: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今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日)
(2)根据材料二,概述湘赣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主要内容 |
1927年8月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
1927年9月 | 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
1927年10月 |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
1928年4月 | 井冈山会师 |
1929年12月 | 古田会议 |
1931年冬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摘编整理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与追杀自己将近10年的国民党政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时还难以找到门径。1936年12月,绝好的历史机遇出现了。
——文汇网《党史上克敌制胜三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材料中的“绝好的历史机遇”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在这里拐弯”的理由。
材料二
(2)材料反映斗争形势开始于哪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构建完整。
材料三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3)材料中的“斗争”的起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斗争”的历史意义。
23.(6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历史图片,学习爱国运动】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
【阅读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历程】
材料二:
①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
② | 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
③ |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
④ | 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
⑤ |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
(2)从材料二表格中任选两件大事,以“转折”为题对所选历史事件的意义分别进行说明。
【研读历史材料,感悟光辉历史】
材料三:
材料三中图1文物介绍: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使用大小支前车辆141万辆。数不清的小车队,车轮滚滚,将弹药等战略物资运输到前线战士的手中。图2油画介绍:在这幅油画中,你没有看到激烈的战斗场面,看到的是解放军官兵在入驻上海城后,夜宿街头巷尾,等待迎来新生城市第一个清晨的景象。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都可以用来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4.(6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是催生社会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请列举洋务派官员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作用。
材料二
——根据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整理绘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材料三 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办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
——摘编自部编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5.(5分)根据下表所列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 事件 |
1931年9月 | 九一八事变 |
1935年8月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6年1月 |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
1936年12月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1937年7月 | 七七事变 |
1937年8月 |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1937年9月 | 平型关大捷 |
1938年5月 |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
1940年8月 |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
1945年4月 | 中共七大召开 |
1945年8月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请你从上述史事中找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选择上述史事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楚)
…………
参考答案
1.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与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A项正确;B项此次战争引发了洋务运动,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是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排除BCD项。
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