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4日
资源编号 9014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4-12-13 八年级上册 0 57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B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八上历史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下面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却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朝鲜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以下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3.武汉的汉口里是浓缩了百年前大汉口历史文化风貌的仿古街区,是老汉口的缩影。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末庚子事变的爆发                           D.洋务运动的客观推动

4.“曾国藩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材料说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C.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5.某学者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次运动:“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D.带有盲目排外落后性

6.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洋务派的这一系列措施(    )

A.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实现了教育全盘西方化

C.促进当时中国教育近代化                    D.促使义务教育普及全国

7.清末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设置伊犁将军   B.土尔扈特东归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新疆建省

8.下表中的近代仁人志士认为制度变革的最初使命是(    )

人物 著作 观点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梁启超 《立宪会议》 “中国究竟必与地球文明国同归于立宪,无可疑也”
张謇 《张謇全集》 “亦以为非此(宪法)不可救亡也”

A.依法治国          B.完善法治体系        C.立宪强国               D.实行民主共和

9.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洋务”到“维新”,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西学东渐”的深入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10.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朝统治

C.近代化的探索                                    D.发动二次革命

12.如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胜利后,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廷土崩瓦解。该军事行动是(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3.1913年的春节有一点和往年不同,这已是这一年里的第二个“新年”了。一个多月前,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元旦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旧新年”。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普通民众对西学的全盘接受

C.传统习俗受到猛烈冲击                      D.社会转型期间新旧思想并存

14.《建国方略•自序》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其为毒之烈,较之前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作者强调的是(    )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5.坐标轴是数学学科建立图形与数之间对应联系的有效工具。下图坐标轴中呈现的是中国某一学派思想的地位变化,据此可知该思想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下表是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包。据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图片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1924年1月)
文献 《革命军将以铁甲车猛攻武昌城》(《民国日报》1926年9月)
实物 “铁军”盾牌(民国十六年一月)

A.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B.开辟井冈山道路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全民族抗战

17.下图是2024年4月3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来到黄埔军校旧址参观。这所学校创立的历史背景是(    )

A.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

C.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D.国民大革命走向胜利

18.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被迫采取军事行动。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行动的是(    )

19.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博物苑

B.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0.观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间轴,关于②阶段表述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国共正式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C.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材料的主旨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持久抗战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

C.民众支持红军抵抗侵略的家国情怀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22.1946年1月至5月,国民党军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修筑碉堡2104座,在中原解放区周围的豫南鄂修筑碉堡6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

A.增强抗日实力                                   B.开始战略反攻

C.计划和平建国                                    D.为内战作准备

23.“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历史背景        B.基本过程               C.作战方针               D.胜利原因

24.徐悲鸿,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作为绘画大师,他其实也是位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下图所示是他的一幅爱国题材的成名巨作,也是国家一级文物的《田横五百士》,这幅画创作于20世纪“……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作者旨在向国民凸显(    )

A.我国汉代著名义士——田横              B.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

C.五百士不屈激情与悲壮结局               D.历史画卷中的宁死不屈精神

2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选择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一组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圆明园遗址——威海卫战役纪念馆

B.大沽炮台遗址——天津义和团遗迹——武昌起义纪念馆

C.詹天佑故居——张謇故居——徐悲鸿故居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请将材料一中“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与侵华战争正确对应。(只填序号)(4分)

中英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2)结合材料二,填充完整思维导图,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8分)

材料三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3)结合材料,试分析“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造成A段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从B段到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主要因素。(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95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到933家……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大意:损害自己,利于他人)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大意:自己办厂,和日商竞争)

——摘自《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

图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行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创办地点
面粉业 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海
火柴 鸿生火米柴公司 刘鸿生 江苏苏州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 山东烟台

表  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

(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的原因是什么?指出它们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大生纱厂”创办者是谁?说明该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机。(6分)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中,你收获了什么启示?(提示:从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作答)(6分)

2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论抗战精神》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2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4分)

(3)材料四中图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哪次重要战役?根据材料三中的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

(4)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的认识。(2分)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下面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却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国家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周边国家依次排列。然而,这一认知在19世纪中期被英国打破。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五口通商,标志着中国的传统世界秩序被打破,A项正确;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是打破中国“化外之国”的国家,排除B项;美国未直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且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C项;朝鲜在此时是中国的藩属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014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