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
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温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 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 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而信息量较大的表格则可避免这一局限。
3.图片材料
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
1.审题: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2. 读材料: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一般情况下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段、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 到材料的中心词,找到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关联信息;第三遍重点读,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 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3.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关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该内容在教材中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其次将材料与热点问题联系。
4.答题:答题前请写出简单的题纲。
1.“根据材料回答”,答案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不必回到教材,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否则是写不完整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类问题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到,部分答案必须回到教材中去回答;
3.“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回答,将材料中涉及到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理解和把握材料的中心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内容作答,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写工整。
一忌 照抄材料做无用功
二忌 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
三忌 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四忌 堆积词藻。
答完题后,检查书写的答案是否有漏、有误之处,再进行补充。
一、材料题(共25小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一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2)如图事件的领导人是谁?该历史事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一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颁布的纲领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部革命纲领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的什么强烈愿望?
材料四: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4)材料四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简介人物】
他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道光年间,他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他撰写《原道救世歌》以传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漫画历史】
【示意原因】
【史料影响】
材料: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权主要掌握在满洲贵族手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
(1)上面简介的人物是谁?他初步建立政权是在何时?
(2)结合右边的漫画和所学知识回答,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有关?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3)导致如图的示意图中石达开出走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3.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年份 | 1799年 | 1820年 | 1825年 | 1830年 | 1835年 | 1838年 |
数量(箱) | 4000 | 7889 | 12576 | 20331 | 35445 | 40200 |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
(1)鸦片的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尽管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和人民的英勇抵抗,清王朝还是在鸦片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当今世界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毒”工作刻不容缓。请你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4. “侵略与反抗”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进入南京,同时又预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他们的论旨多保守小天堂于一隅之心,少经营八表以取天下之志。同小天堂相比,北京城成了非常遥远的东西。透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千百万小农保守安逸的小生产意识。……这一选择的结果,带来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历史转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据材料一中的时间数轴,分别写出图中①②所指的年份和条约名称,并为该时间轴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太平天国的悲剧”事件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描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并体会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4)综合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围绕“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谈一谈你的感悟。
5.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唯有抗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一:“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造的启示。”“他们(太平军)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之入骨髓……天王兄弟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以上两句话分别是由英国公使文翰和美国公使麦莲所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天王”是谁?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该运动后期提出了哪一救国方案?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
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 图二 汉阳铁厂 |
图三 京师同文馆 | 图四 北洋水师 |
(3)材料三中,图一至图四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内容?
材料四:如图
(4)据材料四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6.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战火不断,是国家不能忘却的伤痛记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份 | 商品输出(入) | 输出(入)金额 |
1781﹣1790 | 中国输英茶叶 | 9600(万银元) |
1781﹣1793 | 英国输华货物 | 1600(万银元) |
——摘选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产生如下一些反应: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
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等。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政府一直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受尽列强的欺凌。
——宫力主编《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请阐释材料二两则史料之间的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的条约名称及其地位。并指出作者对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外交上的看法。
(4)以史为鉴,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中我们能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7.小梦同学学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想写一部以孙中山先生为主角的课本剧,下面是她的剧本大纲。
(1)写出第一幕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第二幕中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的事件。第三幕中孙中山先生颁布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请你为这部剧本起一个剧名,并为该课本剧写简介。
要求:标题要体现孙中山先生的地位或功绩
剧本简介至少要围绕标题进行论述,体现大纲中两个内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多报刊的发行以其轻便的方式把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向群众普及。1904年黄兴等在长沙发起成立华兴会。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到1908年的五次起义和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下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无一不是由中国留日学生担任骨干发动的。
——摘编自《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新探》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还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它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专制王朝,以达到目标。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
——摘编自《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地区的县官选任陷入混乱,在全国政局趋于稳定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被委任为县知事……在民国成立之初的北洋政府各部中,除司法、教育、内务等部外,其他各部旧官员占比都超过80%,留任比例整体上远高于州县官。
——摘编自杜佩红《“革命”是否“革官”?辛亥革命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的重要成果。
…………
参考答案
1.(1)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洪秀全;天京事变。
(3)《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
(4)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1)根本原因:根据“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可得出是阶级矛盾,即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