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期末模拟试卷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 )
A.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B.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
C.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
D.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
2.下面展示的资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组建新式洋枪队
C.清朝在台湾建立行省
D.清政府收复新疆
3.据如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首次触及并局部改变了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B.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D.派遣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5.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使山东半岛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B.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开启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进程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模式是“冲击一反应”模式。即由于西方的强大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中国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回应。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
7.《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此后( )
A.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D.革命逐渐成为中国的时代主流
8.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9.时代是艺术创作的背景和条件,如图是中国早期漫画家沈伯尘创作于1918年时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10.如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1.1919年5月4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学生们喊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
C.辛亥革命的背景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3.下列是小张同学学习“北伐战争”一课后所作的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主战场在湖南、湖北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派军阀
D.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14.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
A.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5.下列是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的部分歌词,其主要体现了红军战士( )
A.国际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忠诚为民精神
16.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要求与日本进行“和谈”
B.发动政变,取而代之
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17.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经历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破裂,马上迎来了第二次合作,促使国共两次合作的本质是什么?( )
A.中国的社会矛盾 B.对外的国家关系 C.日本的入侵 D.两党情感
18.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第三次长沙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如图是抗战时期的一次历时三个月的一次战役,它打击了侵略者,树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长沙会战
20.李华同学制作的《图说抗日战争》卡片上展示了如下照片。这组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跃进大别山
22.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C.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
D.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3.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24.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5.下列有关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聂耳——《黄河大合唱》
B.郭沫若——《雷雨》
C.齐白石——《愚公移山》
D.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8分)【红色精神】
材料一:“红船精神”昭示我们“船载干钩、掌舵一人”,不忘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
——张兵《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使命》
材料二: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三: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赵周贤、刘光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的“初心使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依据中国怎样的实际情况摒弃了“城市中心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后中共闯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中共在革命时期所保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任意答一个即可)
27.(16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阶段“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和取得的成果?请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及B阶段战略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3)用一句话概括出图1图2反映的史实与图3史实之间的关系。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8.(16分)中国近代涌现了很多杰出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表达了赤诚的爱国之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革命】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请举一例。
【民族工业】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国际形势时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客观上减小F2的国际事件?“最美……”是当今社会一个热词,如果为途中汽车选拔一位“最美司机”,你认为谁最会当选?
【民众生活】
(3)上图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时代强音】
材料五 2021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历史剧《抗日风云》。小刚和小强同学应邀分别扮演了剧中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请帮助他们把下面的剧本补充完整。
(4)情景一:小刚奋笔疾书,谱就了——____________。情景二:小强面对黄河,谱写了时代最强音——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关键信息是“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再联系已学知识即可。
【解答】根据关键信息是“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这符合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场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中国同先进的资本主义英国之间,是落后的中世纪农耕文明同近代化工业文明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