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南通市如皋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3日
资源编号 64973

2022-2023学年南通市如皋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12-17 九年级上册 0 3,31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选择题共40

一、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10题为物理试题,第1120题为化学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成分为甲烷

B.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C.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发现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属于混合物

B.空气属于纯净物

C.石灰石属于化合物

D.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3.规范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溶解蔗糖          B.倾倒液体           C.制取O2          D.收集H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目前,CO2捕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收。化学吸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主要成分为NH3·H2O)、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等。用氨水吸收剂时,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用钙基吸收剂时,控制560℃~700℃以捕捉CO2转化为CaCO3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溶于水时未发生化学变化

C.过度排放CO2易导致温室效应

D.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水均由分子构成

B.沸石可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喷淋氨水吸收CO2,有利于增大吸收效率

D.用钙基法吸收CO2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溶剂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石墨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润滑剂

7.ZnSO4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0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逐渐降温至20℃,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75g

B.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4

C.从60℃降温到4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75g

8.了解金属的性质有利于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将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相互刻画,铝片表面出现划痕

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管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实验三:将锌粒放入过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体,最终固体消失

实验四: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说明硬铝的硬度比铝的大

B.实验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实验三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ZnSO4

D.实验四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后点燃

B.验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C.区分氯化钠和硝酸铵: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等量水中,比较溶液温度

D.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取样,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

10.肼(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反应:。燃烧过程中,生成的 N2与参与反应的N2H4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c的比为2∶3

B.NxOyxy的比为1∶2

C.32gN2H4反应时,生成的H2O的质量为36 g

D.32gN2H4反应时,参加反应的 NxOy的质量为92g

非选择题共110

二、共17小题,共110分。第2125题为化学试题,第2637题为物理试题。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纸上。

1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分别如图所示。 

①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②碘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 

(3)如图是铜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Cu(OH)2、CuOH、CuSO4中,所含铜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写出CuO与木炭反应生成Cu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镁[Mg5(OH)2(CO34·4H2O]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一种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CaMg(CO32,含少量SiO2、Fe2O3等]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碱式碳酸镁在高温水溶液中会部分分解为氢氧化镁。

(1)“煅烧”时生成的两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消化”时,氧化镁在沸水中转化为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碳化”时,氢氧化镁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镁[Mg(HCO3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碳酸氢镁中碳酸氢根的化合价为_______。

(4)“热解”过程应控温在95~100℃之间,不宜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13.水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其主要部件及作用如图所示。

①活性炭可去除异味、色素等,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 性。

②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_______(填“A”或“B”)处进入其中。

(2)1782年,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他将水置于容器A中加热,使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空心铁管(EF),在出口处(K)收集全部生成的气体;冷却至室温,测得铁管质量增加。

注:拉瓦锡实验中铁管内发生的反应为:水+铁 铁的氧化物+氢气。

①通过拉瓦锡的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_______ (填字母)。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后经证实,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③理论上铁管增加的质量应为所收集到氢气质量的______倍,拉瓦锡实验时发现铁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3)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如。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aNa2CO3bH2O2)。学习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及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溶液中Na2CO3能与CaCl2发生反应,;

③过碳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

④FeCl3等含Fe3+的物质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I“鱼浮灵”的制备

步骤1将含有稳定剂的30%的H2O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反应充分发生;

步骤2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碳酸钠固体。

(1)“步骤1”中必须加入稳定剂,目的是除去由工业纯碱所配制的Na2CO3溶液中的Fe3+,不加稳定剂的后果是_______。

(2)“步骤2”中加入异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碳酸钠溶液的成分

(3)请完善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碳酸钠的组成(装置如下图,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4)加入药品前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实验时,应缓慢滴加稀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6)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应继续通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7)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2.4g,D装置增重4.4g,则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8)研究表明,过碳酸钠可速效增氧的原理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请设计实验对“碱性物质能够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这一结论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蒸馏水(呈中性)、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呈碱性)]

15.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排放。兴趣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通过如下实验测定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步骤1取30g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溶液呈无色,消耗稀盐酸7.5g。

(1)若以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步骤2”所用稀盐酸,所需浓盐酸和蒸馏水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溶液呈无色时,加入的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请将计算过程写到答题卡上)

…………

参考答案

一、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10题为物理试题,第1120题为化学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B

【解析】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正确;

B、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故B错误;

C、天然气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从自然界中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故C正确;

D、天然气化学性质活泼,易燃烧爆炸,发现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D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A、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南通市如皋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497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