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清单
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条件 | 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举例 | 例如,碳酸氢铵在微热条件下即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在温度达到823℃时才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 | (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 |||||||||||||||||||||
(2)特点: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 ||||||||||||||||||||||
(3)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 | ||||||||||||||||||||||
(4)燃烧发生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
|||||||||||||||||||||
爆炸 | (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 |||||||||||||||||||||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 ||||||||||||||||||||||
(3)粉尘爆炸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塑料瓶内发生爆炸,将硬纸板掀起。 实验分析:鼓入空气将面粉吹起,干燥的面粉与塑料瓶内的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放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 实验结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 不完全燃烧 | |
发生条件 | O2充足 | O2不充足 |
燃烧速率 | 快 | 慢 |
放出热量 | 多 | 少 |
燃烧的产物 | 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
(四)防火与灭火
1.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 灭火器及原理
灭火器 | 灭火原理 | 适用范围 |
干粉灭火器 | 隔绝空气 |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
二氧化碳灭火器 | 降温;隔绝空气 |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
水基型灭火器 | 隔绝空气 | 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 |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
1.17世纪70年代,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8世纪 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生成与分解的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 实验2 | |
反应原理 | NaOH+CuSO4→Na2SO4+Cu(OH)2 | CaCO3+ HCl→CaCl2+H2O+CO2 |
实验装置 | ||
实验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平衡。 | 锥形瓶中固体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针筒活塞上移,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 |
实验解释 | 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故实验后天平平衡 | 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 |
实验结论 | (1)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
(二)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
适用范围 | 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 物理变化。 |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