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清单
第2章《空气与水资源》
第1节 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
1.实验探究:“捕获”空气实验
实验仪器 | |
实验装置 | |
实验步骤 | 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上插上分液漏斗和一个通向另一个集气瓶的导管,另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向漏斗中不断注入水,这样集气瓶中的水不断增多,压强增大,空气会沿着导气管进入另一个集气瓶中,并将瓶中的水排出,这样空气就从集气瓶中进入另一集气瓶中。 |
2.方法指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装
置气密 性 |
升温法 | 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或用酒精灯微热)容器,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
液面差法 | 关闭弹簧夹,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容器中液面,静置一会儿,液面高度不变,即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3.观察与思考: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装置 | ||||||||||
实验步骤 | ①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②将橡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③待火焰熄灭后,观察红磷是否有剩余。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
|||||||||
实验原理 | 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 |||||||||
实验现象 |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白磷同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和现象相同,只是二者能够燃烧的温度不同,白磷40oC,红磷240oC) | |||||||||
实验结论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
反应原理 |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 O2P2O5 | |||||||||
实验关键 |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测量结果偏小]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否则瓶内剩余气体仍然膨胀,剩余气体体积偏大,使得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漏气会使外面空气漏进来,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夹紧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瓶塞。 [红磷伸入过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或未夹紧弹簧夹,导致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偏大] |
|||||||||
误差分析 |
|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 混合物 | |
概念 |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
组成 | 固定,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 不固定,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
性质 |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
联系 |
5.拓展视野:空气成分的发现
科学家 | ||
贡献 | 发现空气中存在氧气,并制得氧气 | 拉瓦锡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
空气的成分 |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氮气 | 稀有气体 | |
主要性质 |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在极低温条件下加压才能液化成无色液体,液氮通常储存于黑色钢瓶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 无色、无味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易和别的物质反应)。 |
用途 | ①将氮气充灌在白炽灯泡里,可防止钨丝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②作保护气(如使粮食休眠和缺氧)。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或医疗上冷冻麻醉④博物馆中“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⑤制氮肥 | ①作保护气(氦气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氩气作电弧焊接保护气)。②作霓虹灯的充填充气。③氦气可填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