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分值: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20每题2分,总计30分)
1.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业废水无色透明直接排放 B.垃圾分类回收成为新时尚
C.农药化肥科学合理施用 D.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3.市场上销售的食盐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镁”指的是( )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离子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用氮气作食品的保护气 D.二氧化锰用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5.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 D.司南:航海导向
6.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 B.两个氯原子:Cl2
C.氦气:He2 D.一个铝离子:Al3+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五氧化二磷 B.铁水 C.矿泉水 D.臭氧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在蜡烛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10.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11.为纪念门捷列夫,将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钔”,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是258g
C.原子序数是101 D.元素符号是Md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14.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5.装修材料能释放出有害的甲醛(化学式CH2O)气体,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甲醛分子中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
D.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6.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可能是( )
A.液氧 B.高锰酸钾 C.太湖水 D.氧化铁
17.蜡烛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瓶内只要有氧气蜡烛就可以燃烧 B.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D.燃烧过程中瓶内的水蒸气浓度会升高
18.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9.萌萌同学对期中考试前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 )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②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③分子和原子都不显电性;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⑤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可显不同化合价。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C.t2时刻,开始有MnO2生成 D.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如图为某麦片的配料及营养成分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麦片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
(2)食用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3)麦片放久了会变质,食品变质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保质时间,可以把开封的麦片放入冰箱,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_____________有关。
(4)麦片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由_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2.生活离不开水。了解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
(2)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3)近年以来,江苏多地区启动深度净化江湖水替换地下水源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太湖水自取水站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后,输送至千家万户。小侨同学通过向样品中加入__________的方法,判断自来水仍然是硬水。在生活中,饮用前可___________将其软化。
2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
25.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应用量筒收集______(填“a”或“b”)出来的水。
(3)观察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这是因为生成______(填化学式)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
(1)X和氢气合成氨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2)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______O2(选填“>”或“=”或“<”)。
Ⅱ、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①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3)从环保角度考虑: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的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淀粉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如图1)。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青蒿素(如图2),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_______。
(2)向无色的青蒿素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4)根据上述科普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所示曲线(图中的配对比“1:2”、“1:1”、“2:1”、“3:1”、“4:1”、“5:1”指的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根据图3,在上述反应中,两者配对比为______时,氯酸钾分解温度最低。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
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木条复燃更快的是______(选填“步骤Ⅲ”或“步骤Ⅳ”)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质量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二】该兴趣小组还利用压强传感器,对MnO2、CuO、Fe2O3、Cr2O3四种金属氧化物中、哪一种更适宜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做了如下数字化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MnO2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5。
(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_____________相同。
(5)从实验曲线(图6所示)分析,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6)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催化剂的种类是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之一。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20每题2分,总计30分)
1、A
【解析】
【详解】A、无色透明的工业废水中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科学合理施用,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对固态石蜡怎样才能燃烧这一问题的假定答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