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期末模拟卷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6章(沪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14; S-32; Ca-40; Mn-55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锅 B.汽油燃烧 C.冰雪融化 D.水果榨汁
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氢气 C.氯化钠 D.水
3.因森林覆盖而积广,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石灰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6.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Ca:表示钙元素 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2K:表示2个钾原子
7.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量不足会引起贫血的是( )
A.铁 B.钙 C.硒 D.锌
8.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Cl B. C.NaClO 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B. 闻气味
C.称量 7.2g氯化钠 D. 振荡试管
10.光化学电池的阳极材料中含有二氧化钛( ),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1.锂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下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锂属于金属元素 B.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D.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Li(OH)3
12.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3.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禁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加油站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C.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实验室药品的气味
D.做CO与Fe2O3反应实验时,加热前先通CO排尽装置内空气
14.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 】晶体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5∶26
C.该物质由44个原子构成 D.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
1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为了增加金属产量,大量开采金属矿物
D.金属的回收利用,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6.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中丙和丁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5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丁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1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结构观: 和 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守恒观:1g氢气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水
18.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C.6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D.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
19.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20.如图为一种烟气脱硫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烟气脱硫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脱硫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SO2+O2 CaSO4+S
C.理论上,生产过程中无需补充CaS
D.理论上每处理64.0g SO2,可回收32.0g S粉,同时排放出44.0g CO2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11分)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迈向航空强国、民航强国。
(1)米饭、牛肉、牛奶、番茄等是飞机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表如下:
①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②人体若缺少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骨质疏松症,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_______。
③飞机上所提供的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
a.牛奶 b.矿泉水 c.咖啡 d.西瓜汁
(2)飞机的制造使用了大量的合金材料。
①飞机上电路系统的铜芯电缆利用了金属铜具有很好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
②硬铝是铝、铜、镁、硅的合金,常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则硬铝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________(填“强”或“弱”)。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飞机的发动机使用了钛合金,金属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可以用四氯化钛(TiCl4)与Mg在800℃、氩气保护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2.(1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____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收集O2可选用装置________ (在C~E中选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装置B可制取________ (填一例气体即可);装置F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
(4)若气体M只能选用装置G收集,推测M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密度比空气大 ②密度比空气小 ③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④有毒或对空气有污染
(5)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取20gKNO3置于小烧杯中,倒入20 g水充分溶解,测得不同温度下溶液质量(用字母P~S表示)如图所示。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则P~S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将溶液由R点状态转变为Q状态,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3.(11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Ⅰ、知识链接
(1)人类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验证
(2)初始实验:如图1所示,甲同学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结论: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图1实验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吸入的空气中________。
(3)改进实验: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在A、B瓶中装入等浓度等体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乙同学对着同一套装置吹嘴做了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通过单向阀控制后的吸气步骤和呼气步骤气流方向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
①实验时做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动作的目的是________,便于对比实验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数字化实验:同学们又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①实验中没有进行数据采集的其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②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图4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4.(10分)湿法冶铜工艺在铜资源提炼中应用广泛。
(1)中国是最早提出用湿法冶铜工艺的国家,两宋时期采用的“胆水浸铜”已成规模化生产,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流程中将生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工艺中的“茅席”类似过滤操作中的 ________(填化学实验用品)。
③“沟槽”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收集的“粗铜”中含有的碳主要来源于________。
(2)现代湿法冶铜不再局限于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技术有很大发展,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简要概括如下图所示。
①废矿石中的Cu2S与稀硫酸溶液在某种细菌催化下与氧气作用生成硫酸铜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流程中“萃取和反萃取”工艺目的是________。
③上述流程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④与古代相比,现代湿法冶铜在产品上的优点是________。
25.(17分)在生产生活中,金属锰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
(一)对金属锰及其化合物的认识
(1)地铁列车的钢轨材料是高锰钢(主要成分铁、锰、碳),高锰钢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车身作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
(2)华为手机使用的是锂电池,锂电池质量轻、容量大,其反应原理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菱锰矿(主要成分是MnCO3,含少量FeCO3),向一定量矿石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推断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二)碳酸锰的制备
MnCO3是一种高性能磁性材料。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制备MnCO3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MnCO3难溶于水,在100℃时开始分解。
(4)已知 X 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中加入NH4HCO3溶液时,往往需要控制温度在30~35℃,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产品 MnCO3(Ⅱ)比MnCO3(Ⅰ)更纯净,原因是产品MnCO3(Ⅰ)经过洗涤、烘干后,表面附着的水及 等杂质已被除去。
(7)为了获得纯净的MnCO3,烘干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三)碳酸锰热分解产物的研究
MnCO3及锰的氧化物加热分解的温度如下。
MnCO3 MnO2 MnaOb MnO
称取4.60gMnCO3样品置于装置A中,进行热分解实验。控制不同的温度对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8)通入空气,焙烧MnCO3到300℃时,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9)加热至300-900℃时,锰的氧化物分解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
(10)当加热到800℃时,N点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对应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铁水铸锅,只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