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卷
第三单元(培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小语拟写了题为“校园景色”的文稿准备参加朗诵比赛,但存在疑惑,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漫步校园的银杏树下,我眼前忽然一亮:十几片银杏叶,就只有十几片,叶子的边缘,悄然围上一圈花边样的黄色。在满树银杏叶依然是绿色的领地里,它们就那么( )地 ① (xiāng)上了金边儿,好似在( )秋之梦。这十几片银杏叶,金边儿连成了一道曲线,涌动在 ② (zhù)蓄着绿色的海洋里,宛如十几个小小的浪花,那么小,却那么欢快地,展露初秋的姿容,真是( )。就是这么十几片,看起来,那么着急,那么热情,似乎马上就要形成波涛,形成巨浪,汹涌在这个秋的季节里。
1.(2分)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
2.(2分)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迫不及待 酝酿 花枝招展
B.从容不迫 酿造 花枝招展
C.从容不迫 酿造 美不胜收
D.迫不及待 酝酿 美不胜收
3.(2分)小语在各位的帮助下圆满完成朗诵比赛,以下是他赛后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多谢赐教,让我崭露头角。 B.多谢赐教,让我受益匪浅。
C.不耻下问,让我受益匪浅。 D.不耻下问,让我崭露头角。
4.(8分)七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这次活动中,班级做了一次调查,见下表:
问题阶段 | 小学阶段 | 初中阶段 |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 24人 | 10人 |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 28人 | 12人 |
妈妈累时为她揉腿捏肩 | 25人 | 8人 |
受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 3人 | 20人 |
妈妈没按时做饭会发脾气 | 5人 | 21人 |
从上述表格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分)
(2)请你根据李睿娜同学搜集到的如下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材料一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二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刘和刚《母亲》)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志愿者行动。假如你是曹琴同学,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
曹琴:妈妈,我准备参加“创园”志愿者活动。(2分)
妈妈:不行。“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嗯,说得有道理。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不会的,我们是周末活动,况且我会在活动前完成学习任务的。
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5.(8分)默写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时令,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4)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8分)
(一)整本书阅读
6.(4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小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这段文字选自《猫·狗·鼠》。《猫·狗·鼠》选自《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作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
(4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柳花:这里指柳絮。
7.(2分)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
8.(2分)“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
(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初,公①未显②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选自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有删改)
【注释】①公:指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②显:显扬。
9.(2分)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B.“贤哉,回也”中的“贤”是“高尚、贤德”的意思,这里是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品质。
C.“乐亦在其中矣”中的“乐”指乐趣、快乐,说明孔子认为贪图享乐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D.“已欲任天下之重”中的“之”是助词,作“的”讲,与“下车引之”中的“之”用法不一样。
10.(2分)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3分)怎样理解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4分)两个文段都提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但其阐释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甲】文段中的“仁”强调面对富贵时的态度是①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的“仁”强调济世的情怀是②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儿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再学一样,也挺好。于是我口气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痰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地背诵,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这部剧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只是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是否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3.(2分)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14.(3分)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15.(3分)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16.(3分)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17.(4分)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
参考答案
1.镶 贮 2.D 3.B
【解析】1.考查字形。
镶上(xiāng shàng):指在物体的边缘或表面嵌入、装上某种装饰物或材料,以增加其美观或实用性。
贮蓄(zhù xù):指储存、积蓄,如贮蓄钱财、贮蓄力量等。这通常指的是为了将来的需要或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积累和保存。
注意使用正楷字书写,做到规范正确。
2.考查词语运用。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