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卷
第五单元(基础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6分)小美分享了一段兄弟俩与猫的故事片段,请你帮她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父母一大早出门工作去了。兄弟俩比平时起得早,他们发现猫正蜷伏在沙发上睡觉。哥哥怂恿弟弟用逗猫棒逗引猫。但是猫并未理会,继续睡觉。兄弟俩仍然不死心,一起逗引猫。猫似乎被逗得不奈烦了,起来伸了个lǎn腰走开了。兄弟俩自讨没趣,看着桌上父母留给他俩的一天的饭钱,感到一丝chàng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蜷( )伏 怂( )恿 lǎn( )腰 chàng( )然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2.(11分)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复兴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袁老师对王芳说:“我们班后天下午两点半在班里举办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班会,我想邀请语文陈老师来参加并讲话,你去问问她能不能来。”第二天,王芳来到语文老师办公室,她应该怎样向陈老师转述班主任袁老师的话?(2分)
(2)小文搜集到一段名家谈读书的材料分享给同学,其中有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4分)
【甲】最近我读了很多书,《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这已经是我人生之中第8次读《红楼梦》了,每一次都有一些新的体悟。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与别人交流的欲望——【乙】我想把我读到的认识和读到的知识都分享给大家。这也让我发现,对于很多问题我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3)下面是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请你写出一个探究结果。(2分)
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单位:分钟/每天) | ||||
纸质媒介阅读 | 网络媒介阅读 | |||
图书 | 报纸 | 期刊 | 互联网 | 手机 |
20.4 | 12.0 | 6.9 | 60.7 | 80.4 |
(4)小文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读书感言交流活动。请仔细阅读,将下列句子填写到文段空白处。(填写序号即可)(3分)
小语: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______。读书不仅会使我们增长知识,而且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豁达。
小文: ______,我们可以凭借书本跨越时空,在人类的精神殿堂内寻找到财富,用最美好的东西培养我们的情操。
小思: ______,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我变得快乐了,我不再心浮气躁,能渐渐地从阅读中体会到至纯的宁静之乐。
A.读书可以净化心灵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读书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3.(8分)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5分)
(一)整本书阅读
4.(4分)同学们布置展示墙时,发现散文专栏墙前一直门可罗雀,于是大家决定在展示墙上设计散文类名著封面,为散文专栏做宣传。请你一起参与,结合知识卡片,仿照示例,设计《朝花夕拾》或《湘行散记》的封面。
知识卡片
封面设计有画面内容和色彩,往往会传达书的内容、主要人物、主题情感等相关信息。通过封面信息,可以推测作品的内容或风格。 |
示例:《白洋淀纪事》封面上有几片芦苇,生机勃勃;阳光照射在芦苇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些芦苇是白洋淀的自然风景。韧性十足的芦苇,象征着白洋淀的抗日英雄。封面整体的颜色是绿色和白色的组合,这两种颜色组合在一起,给人清新明亮的感觉,这与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关。
(二)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月楼 薛涛
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
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出江南景。
【注释】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5.(2分)本诗与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同写秋景,这两首诗是“悲秋”还是“爱秋”?请简述理由。
6.(2分)尾句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犹 B.幻 C.道
(三)文言文阅读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7.(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 ) (2)弛担持刀( )
(3)乃伪睡以俟( ) (4)信不诬哉( )
8.(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不敢前 犬又如前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C.乃悟前狼假寐 再就枕将寐 D.其一犬坐于前 亦与犬相安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3分)【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果树和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夭,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木”。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采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很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选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敌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⑪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⑫“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下得越大对小麦越好”我说。
⑬“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领首。等他转身的瞬间,我发现他脸上露出既期盼又忧虑的矛盾神情。
⑭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⑮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⑯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⑰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⑱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也慢慢转好。望着就要上市的果子,父亲的脸上增添了许多红晕,眼里放出希望的光芒。
11.(4分)语言赏析。赏析下面两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1)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仲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2)你懂啥?这叫听雪!”
12.(3分)探究第⑬段中“父亲”心情矛盾的原因。
13.(4分)文章第③段在全文看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参考答案
1.(1) quán sǒng 懒 (2) 不奈烦 不耐烦
【解析】(1)考查字音与字形。
蜷伏(quán fú):弯曲身体卧着。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劝别人去做某事。
懒腰(lǎn yāo):人疲倦时伸展腰和上肢。
怅然(chàng 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2)考查字形。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