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32107

【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08-21 七年级上册 0 1,55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单元测试卷汇总(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缥缈(piāo)     炫耀(xuàn)     掺和(cān)

B、赐给(cì)       愚蠢(cǔn)      踪迹(jì)

C、御聘(pìn)      钦差(qīn)      妥当(tuǒ)

D、躇步(chú)     庇护(pì)       呈报(chéng)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凯歌     称职     蓬勃     绵廷

B、气慨     笼罩     寂寞     庇护

C、勋章     头街     港湾     泥潭

D、勋章     陛下     闪烁     灵敏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________。

(2)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________,感到非常孤独。

(3)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________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4)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________些。

A、神情  景致  延续  敬重                         B、神气  景色  延续  敬重

C、神色  景象  绵延  看重                         D、神气  景象  绵延  尊重

4、按要求变换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

改为被动句:他被一阵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

B、她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

改为强调“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她不能确定。

C、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

换一种说法:我们永远是爸妈的负担。

D、这堂课他完全没听懂。

改为肯定句:这堂课他一片空白,云山雾罩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藕具有降糖降脂、清热补血、降压护心,深受食客喜爱。

C、这次手术的成功,将决定他是否能够继续留在绿茵场上。

D、成语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与其文化内涵分不开。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上的街市》一诗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繁星》,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者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女娲造人》中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有非凡能力的神,又是有感情和生活体验的人。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作家。

7、理解课文填空。(8分)

(1)谭嗣同的《潼关》中写高云簇拥的孤城寂寥、辽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境相同。

(3)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7分)

光明中学七年级(1)班要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需要你完成的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不知道采用什么语调,请你帮他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秩鸡不再欢嚷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选: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为读书沙龙补写一个活动主题。(1分)

示例:同读《西游》,走进神话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老师安排你去邀请本市很有名的王作家于本周五下午三点来学校作一场文学讲座,你准备怎么对作家说?请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

无题

唐代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描绘了暮春的景色,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

B、“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将诗人思念妻子(一说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两句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无题》的结尾运用了想象,抒写自己的思念之深;《夜雨寄北》的结尾则实写自己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来反衬思念之深。

10、《无题》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人成虎》)

1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及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信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谗言先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两篇文章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四)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9000万人次,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游达到1、17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在某品牌店抢购;一边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

15、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16、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下面哪一项补充最合适(     )。(4分)

上联: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登黄鹤楼望故乡身影                                B、亚洲长江滋润肥沃土地

C、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D、白马寺传诵佛家经典

17、阅读(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并提出至少两点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长途跋涉的肉羹

林清玄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佐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⑧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⑨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⑩爱是佐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⑪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⑫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⑴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说说题目的含义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中提到爸爸遇到“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当时的惊险情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中父亲的行为,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63分,含书写3分)

23、作文。

从蹒跚学步起,人的一生总是在路上。求学的路上、访友的路上、回乡的路上、旅行的路上……只要走过一段路,总会留下些什么,美景、足迹、欢歌……或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或者大家的。

请以“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3分)

1C

【解析】A项“掺”应读chān;B项“蠢”应读chǔn;D项“庇”应读bì。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D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绵廷——绵延;B.气慨——气概;C.头街——头衔;D.正确;故答案为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210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