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5日
资源编号 94102

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2025-02-04 九年级下册 0 57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第一单元 学习扩写-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

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

【单元目标】

1.  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布局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2.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3.在作文交流、修改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习作的乐趣。

【课本题目】

【作文题目】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请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提示】

(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

(2)列出写作提纲,不列提纲扣分。

(3)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审读提示语,“家乡的名片”“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举例介绍了“名片”的具体内容,而“列出写作提纲,不列提纲扣分。”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家乡的”限制了写作对象,而“名片”则是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和关键。其次,思路。家乡的名片具体是什么?这个一定要具体,并且不可多,要有特色。为什么选择这个事物或人、文化等作为家长的名片?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是文章内容的重心。第三,选材。家乡名片的选择不仅要有特色,而且最好要有一定的“价值”“意义”,这个“意义”“价值”并非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能让人感动、思考、喜爱、怀念的。例如家乡一个小小有善举的摊贩可以是家乡的一个名片;家乡一个充满温情回忆的旧胡同可以是家乡一个名片。不仅要展现“名片”的本身,还要带出“名片”后面的人文情怀。但是在选材时切入点越小,写作起来越容易,越能够表现出比较好的主题情感。第四,语言。虽然本文是介绍,但是并非说明。在介绍时要把记叙和描写充分结合,把“名片”背后的故事展现出来,用细节、用细腻的语言,把“名片”展现的更温暖、更有趣,中间穿插一些抒情、议论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情感等。第五,主题。“家乡的名片”主题表现的是对家乡的爱,这一点在结尾、开头体现出来。甚至可以进一步表现家乡名片对自己的影响。

【佳作借鉴】

家乡的名片

一千多年的岁月,你巍然矗立着,从风风雨雨中走过,却从未消散你那俊美的容颜。应县木塔,你就是我的家乡大同市里最知名的名片。

雁门外北风劲吹,桑干河滚滚流淌。大同盆地中的故事从未结束过,这里有过和平与安详,也有过战争与动乱。千年的岁月,这里来过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汉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你来我往,争名逐利。也只有你——俊美的应县木塔,用你那双明眸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嫌弃,没有干涉,任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就这样,岁月渐渐散去,身旁的人们早已做了古,就剩下了你,依旧巍然的矗立着。最终,你成为了传奇。这样的传奇的故事,让多少大同人自豪的向世人传唱你的美名,那一声声轻呼“应县木塔”,飘入对方的耳蜗,便是向他人展示家乡的名片。

站在你的身下,我不禁为你的博大胸襟而感慨。站在塔顶眺望,烟雾朦胧了我的双眼。恍惚中,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仿佛看到了大明朝的戍边男儿。寒风狂吼着,鹅毛雪飘零着,他巍然地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眼中只有坚毅的眼神。忽然,号角声吹起,他立刻从静止中苏醒过来,动若脱兔,托起自己的长矛,勇敢地冲出军营,冲向来犯之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诗句中的意境在这里化为真实,就在将近用尽力量的那一刻,敌军退了,他们又一次将瓦剌人阻挡在了蒙古草原上。他笑了,为自己的胜利而笑,然后朝着地面的方向他狠狠地栽了下去。他的身影慢慢散去,耳边似乎只剩下了他的呢喃:这是我的国家,一点都不能退。然后,站在塔身顶层的我眼中盈满了泪水。应县木塔,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国家应有的样子,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捧热土一捧魂,数百年来多少壮志男儿,最终选择在这座木塔下,安魂于此。

你已经一千多岁了,身形也慢慢的苍老。一群年轻人来到你的身旁,对着你身上的你皱纹指指点点。但是呀,你一点儿也不恼,已经带着微笑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你知道,这里早已升平许久,这些年轻人来到你身边,为了感受你的沧桑和温柔,也为了感受下那些在伴在你身边的英魂。你作为家乡的名片,无数人因你之名来到这里,默默体悟那冥冥中的慷慨悲壮的忠贞豪情。

【片段写作】

【作文题目】

请以《一不留意》写一个小片段,字数在250字左右。

【佳作借鉴】

一不留意

“我走了。”

“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这是我和妈妈每天早晨固定时间的固定对话,自上初中以来,从没有变过,如同例行公事。

我们家是老房子,带一小院,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胡同。我每天骑着车,穿过这条长长的胡同,赶着去学校,生怕迟到。

日复一日,每天如此。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枯燥乏味,每天固定的告别让我觉得如同形式化的走过场。

然而,让你觉得习以为常的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小小的意外,或许它每天都在,只是你没有察觉到而已。当你在一不留意发现它时,你觉得那是带给你的意外,而它却是每天都存在的日常。

那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如同之前三年来的每一天。

“我走了。”我边穿上外套边说。心里在默默地念道:“路上慢点,注意安全。”肯定又是这两句,每天都是一样的话,不烦吗?

不出所料,耳畔响起妈妈的声音:“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砰”的一声,门发出沉闷的声音,似乎也在发泄着不满的情绪,如同我的心声。

我骑着车在长长的胡同里疾驰,像一阵风吹过。刚出胡同口,想起昨晚将语文课本从书包里掏出来,忘记放回去了。糟糕,今天有语文课,老师要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今天本来就出门晚,如果再返回去拿,说不定要迟到的。心一横,拿定主意:回去取!

当我再次拐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时,隐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谁?妈妈?怎么可能?当我离那个身影越来越近的时候,我讶异,真的是妈妈!怎么可能!她怎么会在门口?

来到她身前,她问:“怎么又回来了?”“忘记带课本了。你怎么在门口?”“哦,没事,就是看着你走。”我的心里如同平静的湖面上忽然投下了一枚石子,泛起一丝丝涟漪。

也许这只是偶然为之,又恰巧被我碰到了而已。虽然心里这样想,但还是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解开心中的疑惑:妈妈是否每天都如此目送,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转弯的地方?

第二天,一如往常。相同的“我走了”,相同的“路上慢点,注意安全”,相同的骑着车穿过长长的胡同。然而,不同往常的是,我在胡同口转弯后停了下来,躲在转弯处偷偷观察,在胡同的另一尽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此时,我的背影已消失在拐弯处,而她,依然站在那里,目送。等到她转身回去,我才强忍着泪水离开。

原来,她每天如此,站在门口目送我穿过那条长长的胡同。而我,却从来没有发现,从来没有回首望一眼,所以我错过了母亲那无言的爱。如果不是那次的折回,我或许将永远不会发现母亲的目送。这一不留意带来的感动和愧疚,在心里漾出层层涟漪,起了波澜。

【衔接中考】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有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离得很近的两个音叉,如果频率不相同,即使用力敲响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几乎不发出声音;如果频率相同,只要敲响其中任意一个,另一个就会发出较大的声音。后者在物理学上称为“共鸣”。

其实共鸣也存在于自然、读书、交往、艺术欣赏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请你以《那一次,我与_________深深共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第一,审题立意。“那一次”特指一次。限定了发生的事件是一次。“我”,提示我们用第一人称写作,写真事,抒真情。“深深”是程度副词,表达出对我的影响很大的意思。“共鸣”是指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激发出来的相同的思想感情。由此词可知,要写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或者一句话,“我”从中获得了认同感,比如精神的收获、思想上的转变、心灵的感悟等。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一个瞬间,可以是一个季节,可以是书,可以是一句话等。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从题目的“那一次”,我们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写作。当然,如果再换一下思维,把文题里的“我”看作花草树木,是拟人化的“我”,比如,可以以一棵小草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写法,写出它对大地的绿化、环保的共鸣,希望人们认同我,从而宣传环保理念;或者里面的“我”也可以是跨越时空的“我”,如历史上的人物,他们做出了杰出贡献,希望人们认同我,这样的文章能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佳作借鉴】

那一次,我与春天深深共鸣

柳丝依依,春水涟涟,紫燕翻飞,草绿花红。大自然的春天,是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因为这是新的日子,新一轮季节循环的开端。而那些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随便翻动手边的书页,在唐诗宋词里,有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浩荡,春风灵巧,春风能一夜间吹绿大江两岸,又能以纤美的艺术之心,剪裁出碧玉似的鹅黄柳眉。

和春风相伴而来的是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显然是位现实主义者,知道民以食为天。“夜雨剪春韭”,它让离乱中与旧友重逢的杜甫感慨万端。如烟的春雨,还悬挂起历史朦胧的面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花鸟草木,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就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了。近观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远望有“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眼前的融融春光,远处的烟波垂柳、芳草天涯,牵惹多少绮思别情、旅人相思?何况还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寂寞凄清呢。

古典春天有说不尽的伤春之感。“一片花飞减却春”,一片花瓣的无声坠落就是春意的消减,更不用说一夜风骤的绿肥红瘦了。才女薛涛有诗曰:“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不能与爱人共享花开时的欢乐、花落时的悲哀,就只能在花开花落时倍添缠绵,更增伤情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牵肠挂肚的珍惜依恋;“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这是毫不在意的听之任之。事实上,那看似洒脱的背后隐藏着深意。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丝毫都不会改变春天什么。倒是春天多情,唤醒了记忆,那似乎淡忘的生活片断,恰如离离春草,轻易地就漫上心头来。

春天是浩大的,世界是广阔的。不只春天,四季都有好风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对于自然与人生中蕴涵的美,也许并不缺乏,我们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一次,我在春天中感受到了诗意,我与春天深深共鸣。

3.(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要求写作。

冰雪消融时,那缕阳光令人愉悦;感受爱意时,那抹微笑令人温暖;超越过往时,那份自信令人坚定;国泰民安时,那种幸福令人自豪……今日,总有一种晴朗,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美好的期许。在整体写作中要突出“晴朗”和“可喜”这两个关键词。可以从天气、心情、人生等多个角度展开,用具体的细节和情感来描绘晴朗和喜悦的感受。可以选择自然景观中的晴朗天气、人与人之间的喜悦交流、个人成长的喜悦等。

二、选材构思。可以以描述四季变迁中的春天、画面感强烈的阳光、展示人与人之间友情和爱情的喜悦等作为素材,为文章增添生动的画面和感染力。可以采用描写、抒情、叙事等多种写作手法。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晴朗带来的美好。同时,通过抒发真情实感,表达对喜悦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在叙事方面,可以以个人成长、友情的故事或历史事件等为基础,通过事件发展和人物角色的转变,展现晴朗和喜悦对人们的意义和影响。

②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佳作借鉴】

今朝晴朗可喜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亲爱的父母,这是我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曾记得小时候,我曾依偎在父母怀中,听他们将那些故事,我陶醉在故事中,似乎自己就是主人公,父母的声音温柔得像摇篮曲,听着听着,便睡着了。父母是怎样离开的,我也不晓得。

有一天,我假装睡着了,想看看母亲是怎么离开的。母亲的声音渐渐慢了下来,最后没有了声音。这时,我感觉有风在我脸上吹,哦,那是母亲的呼吸,忽然,脸上有一种热热的感觉,哦,原来母亲亲了我。我悄悄地睁开一只眼睛,看到母亲轻轻将椅子挪到一边,轻轻关上了门,生怕吵醒了我,或许父母每次都是这么离开的,从这轻轻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了爱。可是,那时候的我,不以为常,以为这是应该的。

长大一点,到了上学年龄,幼嫩的我背上书包,屁颠屁颠地跑到学校。每天上学,都由父亲来接。

一到冬天,那寒风让人寒颤,何况坐在自行车上,父亲便对我说:“颖儿,靠在我背上,这样就不冷了。”我照着父亲所说的做,我感觉不到寒冷了,因为我感觉到了父亲的体温。哦,父亲,你挡住了北风,带给我温暖。

进入青春期的我,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少,在饭桌上,看到父母亲嘴唇动了一下,却没说什么。不知在顾虑什么,或许他们怕有招来我的烦吧。要去上学了,母亲顶住了一句:路上小心。看似平凡,却引起我心灵的震颤,母亲有千言万语要对我说,却浓缩成了这一句只有四个字的话,我的心软了,我便嗯了一声;父母似乎看到了奇景。我转过头去,对他们说:“天冷了,多穿点。”

父母连声答应,脸上露出了好久不见的笑容。

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15年的哺育,我有很多的愿望:带你们去旅行,给你们买房子……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那不打伞的好时光。

4.(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题目:

“置顶”,是放置顶端之意。将真情置顶,可见性情;将诚信置顶,可见品质;将勤奋置顶,可见理想;将奉献置顶,更可见家国情怀……青春的你,会将什么置顶呢?

请以“将_______置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10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