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0日
资源编号 94645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统编版)

2025-02-10 九年级下册 0 66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全国通用):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4课《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理解诗词曲中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提高诗词曲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五首诗词曲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体裁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2.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继《诗经》之后,我国的诗词文化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诗歌,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吧。

板书课题: 24  诗词曲五首(出示课件2)

二、学习诗词曲

《十五从军征》

(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文体知识

教师:同学们,本课所选的诗歌类型多样,《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你们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出示课件5)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2.写作背景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预设:(出示课件6)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

(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出示课件6)

2.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出示课件8)

(学生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

预设: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诗歌疏通一下。(出示课件9)

出示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教师疏通: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

1.这句诗中的“十五”“八十”写出了什么?(出示课件9)

(学生默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教师补充资料拓展:(出示课件10)

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从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才能回乡。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出示诗句:(出示课件1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教师疏通:老兵在回乡的途中就打听家中的情况,表现出老兵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状况。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出示课件12)

(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

学生:

3.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出示课件13)

(学生默读诗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师生分析: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内心的痛苦。

4.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出示课件14)

(学生默读诗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师生分析: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请简要分析。(出示课件15)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

学生:

2.本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出示课件16)

(学生讨论,教师指正。)

教师指正: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五)教师小结

1.这首乐府诗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

(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出示课件17)《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2.我们一起明晰一下《十五从军征》这首诗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1:(出示课件18)

❶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着力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的形式点明老兵已是家在亲人亡。

预设2:(出示课件19)

❷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老兵家中的悲凉凄惨表现得淋漓尽致。

3.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作者介绍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的作者。

预设:(出示课件22)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品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与高适并称“高岑”。著有《岑嘉州诗》等。

2.文体知识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64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