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8课《匆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课前解析】
《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学习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上。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2、3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表达作者深深的惋惜、无奈、遗憾之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体会来学习并掌握直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关注词语:本文的词语运用也非常有特点,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如: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渐渐、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语准确生动的呈现出时间过去的迅速,学习词语的运用也是本单元习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注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关注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了解这段时间背景,对把握朱自清“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写6个生字,正确书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学习1、2段,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3.读好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出示谜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而又最长,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是什么?
预设1:时间
师:是啊,时间匆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却把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8.匆匆,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特点,同时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5)
(出示课件4)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出示课件5)师介绍写作背景:《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但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回不能自已。明知无聊,但难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匆匆》抒写的就是这种心境。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写作背景为后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游丝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7)教师强调要读准“不禁”“挪移”“徘徊”等词语
(3)(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确乎”的意思是确实,的确。词语“徘徊”本意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本文中指犹疑不决。此外,它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头涔涔”的意思是形容不停流汗的样子。词语“泪潸潸”的意思是形容流泪不止。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
(4)(出示课件9)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徘、徊”的字义均与行走有关,因此是双人旁。“裸”字义与衣服有关,因此是衣字旁。
重点指导“藏”和“蒸”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0—11)
(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藏”字第六笔是竖折,第八笔撇的起笔要在第七笔横的中间,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不要多加一竖。
(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蒸”字书写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这一笔不要写得过短。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课件12)教师引出示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思考: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预设: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2.(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问题:认真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预设1:我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相关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说明了自然万物循环往复。与后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形成对比,紧接着一连串的问题,感受到作者怅然若失的情感。
3.(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发问有何不同?
预设1:我知道“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是直接问。
预设2:我知道“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有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逃到了哪里呢?”这句是连续的问。
师小结:是的,作者通过运用排比来说明自然万物循环往复,接着提出疑问,把我们的时间与自然万物形成对比,又用连续的的发问来表达自己对时间怅然若失的情感。
4.(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朗读,出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作者眼看时光流逝怅然若失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问题: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我们可以从这些问句里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从第1个问句“我能做些什么呢?”及作者的回答里“徘徊”和“匆匆”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惆怅。
预设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几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将时间比喻成“轻烟”“薄雾”“游丝”几种事物,形象的突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连用几个问句,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焦虑和苦闷。
预设3:我从“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这句当中的两个赤裸裸知道了——第一个“赤裸裸”是指出生时,第二个“赤裸裸”是指人死时,由生到死,作者用词语“转眼间”来形容,从中我感受到作者的惆怅与不安。
预设4:我从最后一个问句“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啊?”中“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这几个词中感受到作者的眷恋之情。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的通过文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
6.(出示课件17)教师引导朗读,出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惆怅、不安等心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学生对读书的指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又让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五、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18)教师出示问题: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1:这两个自然段都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进行表达。这样表达畅快、直接,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师小结:是呀,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和作者内心,同学们以后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进行表达,通过“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六、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19)教师出示要求:仿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水到渠成,这既能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本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谈话导入(出示课件21)
教师导入:我们上节课了解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与叹惋。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流逝的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吧。
二、精读细研,感悟表达
1.(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抽象的时光写得具体可感的呢?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圈画及批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学生汇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