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01 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B.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消失
C.铁丝燃烧质量增加
D.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变式1-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
【变式1-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ag铁生锈后,所得铁锈的质量为bg,a<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ag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a>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ag银与bg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的质量等于(a+b)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④a g碳在b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0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例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元素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原子数目⑥物质种类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变式2-1】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03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例3】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学习小组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已知: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
【变式3-1】如下图所示是某校学生甲、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甲同学采用装置A,乙同学采用装置B,请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变式3-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D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04利用元素种类守恒定性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4】某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 MgO和 C,则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为( )
A.Mg和 Na2CO3 B.Mg和 O2
C.Mg和 CO2 D.Mg(OH)2和 CO2
【变式4-1】高氯酸铵(化学式为)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变式4-2】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常用的“84”消毒液,这个反应过程不可能的产物是( )
A.NaCl B.Na2CO3 C.NaClO D.H2O
【变式4-3】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
(1)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 。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05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定量计算元素质量
【变式5-1】某物质1.6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变式6-1】某化合物与9.6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CH3OH B.C2H5OH
C.CH4 D.C2H6
07质量守恒定律与反应微观示意图
【例7】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变式7-1】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
【变式7-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08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表格类
【例8】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待测值为44
B.X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C.X中一定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X中碳氢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变式8-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8
C.表中M为1g D.甲可能是催化剂
【变式8-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数据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阶段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反应前 | 4.8 | 4.8 | 4.8 | 4.8 |
反应中 | m1 | m2 | 7.0 | m3 |
反应后 | 0 | m4 | 9.2 | 7.5 |
A.m1=2.4 B.m2=3.65 C.m3=6.15 D.m4=2.3
09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饼形图
【例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乙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的丁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
【变式9-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变式9-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41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甲、丙的质量比为8:1 D.甲可能是单质
10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柱状图
【例10】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之和等于丙的质量 B.丙是生成物,且丙一定是化合物
C.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5 D.丁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
【变式10-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B.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C.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变式10-2】在某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的值是15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6:5
11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折线图
【例11】某反应涉及X、Y、乙三种物质,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t时刻,生成物总质量为9g
C.反应过程中,X与Y变化的质量比为5:4 D.反应结束后,容器中剩余3种物质
【变式11-1】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3 B.丁属于单质
C.丙一定作催化剂 D.当甲为2g时,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15
12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刻度图
【例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变式12-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g,丙的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22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11
【变式12-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c的质量为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14g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3:17
13巧用元素守恒进行的计算
【例13】已知碳酸钙(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今有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56g,将其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1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A.40g B.16g C.12g D.44g
【变式13-1】在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24%,将该混合气体50g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变式13-2】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8gFe2O3,通入CO气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冷却后,测得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了2.4g,则此时玻璃管内固体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A.6.8g B.5.6g C.2.8g D.1.2g
…………
参考答案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01 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现象
【例1】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蜡烛质量减少,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A错误;
B、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消失,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B正确;
C、铁丝燃烧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
D、纸燃烧产生灰烬和气体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错误。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