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安市十二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57416

南通市海安市十二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3-09-02 九年级上册 0 2,45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集中作业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卷(选择题 20 分)

卷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 胆矾研碎                   B. 石蜡熔化                   C. 纸张燃烧                   D. 干冰升华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                                         B. 加热液体

C. 滴加试剂                                                     D. 点燃酒精灯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按质量计氮气占 78%,氧气占 21%

B.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C. 对空气降温加压使之液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4. 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氧;④过氧化氢溶液(    )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 铁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因此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铁代替红磷

6.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微观解释中错误的(    )

A.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7.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8. 化学实验体现颜色变化之美,下列化学实验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铁丝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在密闭容器中,将银白色的汞和空气混合持续加热 12 天,生成红色粉末

D.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移入氧气瓶中,火焰变成蓝紫色

9. 如图为某反应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10.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水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收集

A. A                              B. B                               C. C                               D. D

卷(非选择题 40 分)

11.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查阅上表,钠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②原子序数为 17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 “非金属”)元素。

③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6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 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Be 和 Mg             B. C 和 O         C. Na 和 Li             D.Ne 和 Ar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按照要求填空:

①A、B、C、D、E 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与 B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填字母)。

③请写出 A 和 D 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_ 。

④属于金属元素原子是_______(填原子符号)。

12.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列流程图 是工业上以空气和其他必需物质为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是工业上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不同,将其分离。

(2)在生产该氮肥的工艺流程的五个步骤中,其中③和④两步反应 都有氧气参加,因而都属于_______反应。

(3)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 易溶于水                                 B. 熔点高                                    C. 受热易分解

13. 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识空气。

【组成角度】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物质是________。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设计如图实验:

①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________。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__。

④燃烧结束时,通过实验得出装置中剩余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微观角度】

(3)用化学符号或图示填空。

“”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表示________,O2的图示是________。

(4)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两种重要的气体。

从微观角度看,氧气由________构成,氮气分子由________构成。

【环境角度】

(5)下列气体是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氮气         ⑤二氧化氮

(6)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V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某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 82~93,该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制取的研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和_______(填字母)组合装置来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

(3)小敏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过程中发现 A 装置需要改进后方可使用,她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

(4)实验室用 F 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

(5)有同学发现不慎将高锰酸钾粘到了手上,会留下一时洗不掉的斑痕。老师说,这是高锰酸钾氧化对皮肤的腐蚀所致。针对这个案例,在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_______。

(6)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实验室用加热氯 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15. 如下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下列实验。在A、B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1)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 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分别为_____,其中温度____最高,原因是____。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详解】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则只有C选项与其它变化不同,故选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南通市海安市十二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741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