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4新教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0日
资源编号 88232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4新教材)

2024-11-10 九年级上册 0 93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沪教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试卷(沪教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4章《认识化学反应》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P-31  Ca-40  Fe-56  Hg-20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总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C.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3.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符合客观事实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标注

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成分示意图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燃烧的条件

D.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5.木炭在高温条件下遇到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多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气体混合物中不可能含有(    )

A.CO                   B.CO2                       C.H2                         D.SO2

6.从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物有两种

B.反应速率很快

C.反应条件是放电

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7.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二气球先膨胀后变瘪,红磷用量过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三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忽略浮力)

D.实验四蜡烛燃烧时,减少的质量为释放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8.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在这个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

A.31:32:142      B.31:160:284      C.31:32:71      D.31:40:71

9.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B.吹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氧气

C.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发生上述现象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           

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

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

11.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H2

B.X的化学式为H2O2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D.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相同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

13.已知反应A+2B=2C+D,4g  A和1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g  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8                     B.16                         C.32                          D.44

14.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6.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7.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C、S和KNO3等混合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S均具有可燃性

B.黑火药可存放于高温处

C.黑火药爆炸时吸热

D.KNO3属于氧化物

18.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9.乙烯(C2H4)与丙烯(C3H6)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质量相同的二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B.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C.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D.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20.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60分。

21.(10分)如图是兴趣小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60℃)。

【基础设问】

(1)实验一加热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若要通过实验二得到“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验证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3)实验三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实验二中,能得出相同结论,应比较的是________的燃烧情况。

【实验反思】

(4)实验二中薄铜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实验三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改进创新】

(6)甲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实验二中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于是对装置进行改进。其中能防止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2.(10分)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进行再探究

(1)甲小组按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按如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铁钉表面覆盖一层______色物质,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后托盘天平指针________(填“偏转”或“不偏转”)。

(3)丙小组按如图3进行实验,观察到小试管上的气球变________,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

(4)丁小组按如图4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光,产生大量白烟。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________。

23.(10分)下图为家用燃料的使用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物质的主要成分):

(1)家庭用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图),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馏的一种产品,石油分馏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

(3)管道煤气中的H2也可用于炼铁,写出H2和磁铁矿反应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是现代家庭的主要燃料,利用了CH4的________性。

(5)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CH4)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

(6)用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CO和H2,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4.(10分)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防腐药,用于急性皮炎或急性湿疹,特别是伴继发感染的湿敷,清洗小面积溃疡。以下是工业液相法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简图。

(1)加热混合器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氧化反应器中,氧气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是________。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4)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25.(10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开启中国首次自主探测火星任务。“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在火星表面工作342个工作日。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反应获得金属钛和氯化镁。

“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采样返回,带回月球土壤,月壤中含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橄榄石(主要成分为MgFeSiO4)以及可作为核聚变燃料的He-3等物质。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含催化活性物质,它们能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该团队提出利用月壤实现月球生存的设想:

三十载厚积薄发,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快速蓬勃发展,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火星车在火星上着陆并正常工作,钛、铝合金应具有密度小、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耐腐蚀等优良性能。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写出工业上用四氯化钛(TiCl4)制得金属钛(T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在MgFeSiO4中,Fe、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He-3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则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4)图中环节①分离水后的气体主要含有CO2、N2和________等(填一种)。环节③利用月球低温(约-173℃),将CO2凝结分离,该变化为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图中环节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6)月壤实现月球生存的设想的图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是________。

(7)“祝融号”测得的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通过上表信息,若人类未来要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合理的是 。

A.找到方法将CO2转化为O2和碳单质,提高O2含量到21%

B.寻找火星上的水资源并将其变成液态水的方法

C.可利用二氧化碳分解成氮气

D.利用火星上的资源可以炼铁

26.(10分)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氢化钙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完成下列各题:

(1)CaH2中钙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

(2)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若制取8kg氢气,计算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B

【解析】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改变,

故选B。

2.C

【解析】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是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所以A正确;

B、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所以B正确;

C、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所以C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所以D正确。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沪教版2024新教材) https://www.0516ds.com/8823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