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将5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5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4g C和2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2.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每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l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化
B.加热高锰酸钾试管中固体质量变化
C.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水的质量
D.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4.用下列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
5.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O2C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H2+Cl22HCl
6.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铜与氧气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粉逐渐变成黑色
B.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C.反应结束后,应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与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均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D.波义耳的实验中,曲颈甑内物质加热后质量增加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8.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来解释的是( )
A.盛放酒精的容器敞口,酒精质量变小
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了
C.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重
D.木炭燃烧后变小了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逸出
B.0~t1反应未开始是因未达到固体反应的温度
C.t1~t2反应过程中固体成分有3种
D.t2以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零
10.某纯净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对该纯净物组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没有氧气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有黑色物质残留,所以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13.(2024·北京·中考真题)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
C.生成的CO、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CH4、H2O的质量比为8:9
14.(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14:27
15.漂白粉是以次氯酸钙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物质,制备次氯酸钙的原理可表示为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l2 C.CaH2 D.Ca(ClO3)2
16.工业常利用甲烷(CH4)催化制取氢气。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所示(已知: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部分氢气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氢膜可允许氢分子通过
B.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
C.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甲烷水蒸气制氢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H4 + H2OCO + H2
17.某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B.参与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1:2
C.“”和“”是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题)
1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铭同学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照→淀粉+氧气,则有关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铁丝在足量氧气中点燃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反应前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2)①请写出下图中变化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上述变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_。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不变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转化
2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为什么不能用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
(2)在进行实验二时,观察到天平(填_________ “平衡”或“不平衡”)。
(3)在进行实验三时,若要使托盘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定律。
(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的条件
B.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C.反应的快慢
D.反应物和生成物
(2)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X、Y、Z、W四种物质,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①表中 m的数值为_________。
②反应中Y和Z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③若X、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共2题)
2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测定实验(实验4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组讨论】
(1)上述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__(填数字)。
【记录分析】
(2)实验4反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下列图像中符合实验4容器中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填字母)。
【评价反思】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_________装置中进行。
【拓展延伸】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24.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糖的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小刚认为该结论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待蔗糖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是碳单质,他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氮气换成纯氧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四、计算题(共1题)
2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D
【解析】5gA完全反应后生成4gC和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g+2g−5g=1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5g:1g=5:1。
故选D。
2.B
【解析】A、方程式中“+”读作“和”或“与”,“=”读作“生成”,则可读作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说法错误;
B、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读作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说法正确;
C、氢气和氧气是气体,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可表示二者的体积比,但水是液体,不能表示体积,说法错误;
D、微观意义为每两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点燃生成1个水子,质量关系为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说法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