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人教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4日
资源编号 85590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人教版)

2024-09-23 九年级上册 0 60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试卷(人教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1-3单元(人教版2024)。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C.“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与生产

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B.“绿色化学”的提出

C.火的发现和利用                                D.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4.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下列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B.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带化,而成为纸浆

C.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D.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化学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6.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称量固体

C.闻气体气味           D.倾倒液体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                  B.空气、硬水、金刚石

C.液态氧、二氧化硫、海水                  D.稀有气体、氧气、高锰酸钾

8.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可用于电光源

D.饼干开封后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9.如图表示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纵坐标表示质量分数                         B.X表示的物质为氧气

C.稀有气体属于纯净物                         D.Y可用于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10.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实验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③试管口没放一小团棉花;④高锰酸钾的量太多;⑤加热过程中不时移动酒精灯;⑥加热时直接对准药品部分加热;⑦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试管直立起来,等冷却后洗涤。其中与之不相关的是

A.②④⑦           B.③④⑤                  C.③⑤⑦                   D.①②⑥⑦

13.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气体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D 属于空气污染物,而供给呼吸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14.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氦原子由质子、电子构成

C.地球上、空气中也存在少量氦气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如图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C.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            D.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g

16.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P+O2P2O5   B.实验室制CO2:C+O2C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Fe + O2Fe2O3 D.水分解:H2OH2 + O2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双氧水、蒸馏水 鉴别 分别加入黑色的MnO2粉末,观察现象
B K2MnO4( KMnO4)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CO2(N2)气体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D 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18.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条件①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②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③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④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以上条件中必需控制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Li是一种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C.反应③的表达式为:Li3N + H2O → LiOH + NH3

D.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需不断补充金属Li和H2O

20.如图1所示,向袋内缓缓吹气(袋内装有下雨天收集的空气样品),用传感器采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CO2变化的曲线是X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O2含量低

C.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O2

D.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60分)

21.(5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并完成下列问题。

(1)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2)变化角度。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应用角度。

①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___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摩托车        D.电动汽车

②“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22.(6分)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为氩元素在元素周期衣中的信息示意图。

(1)A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2)图中A、B、C、D四种粒子表示原子的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种粒子具有稳定结构的是为 ___________(4)图中A、B、C、D四种元素中,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5)对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18

C.核电荷数为18                                   D.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23.(12分)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___________

①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___________;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③取50mL液体时,需用如图中的___________。

(3)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如图是小明同学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的实验示意图。

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_____。(填字母)

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乙中,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_____g。

③某同学欲称取15g氯化钠,称量前如果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则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g。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

②用B操作量取水的体积与实际相比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③C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

④D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24.(6分)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酚酞溶液遇碱(如氨水)显红色。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                  ;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有关。

25.(10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一)工业制取氧气

(1)空气低温加压变为液态空气,空气中各成分分子的_____发生了改变。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 (填字母编号)。

A.木条先熄灭,后燃烧更旺

B.木条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2)用微粒观点认识空气:

①如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1中能表示空气的微观模型是      (填标号)。

②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氮气不能,据此推测 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二)硫酸(H2SO4)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态化学试剂。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硫酸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3)实验室中硫酸应保存在_____ (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中。

(4)“反应室”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

(5)“接触室”中反应物在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

(6)为了使空气更清新,天空更蓝,请写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_____。

26.(11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

②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

③若用A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

(2)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gNaCl 0.5gFeCl3
60分钟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①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mL。

②实验1~6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③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④通过实验1、2、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⑤向实验2收集的氧气中插入带火星木条,木条没有复燃,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7.(10分)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_____。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_____%(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

参考答案

1.C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与生产是有关心物质的合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人教版) https://www.0516ds.com/8559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