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14日
资源编号 82645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8-13 七年级下册 0 76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语文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闭卷考试。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选项字母涂满、涂黑。如需修改,要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再选涂其他选项。

4.答非选择题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为了让同学们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语文中汲取养分,学校开展了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各项任务。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七年级某班以天下国家为主题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语,请按要求作答。

家国情怀gèn(   )古不变地流倘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越变越强,让敌对势力 chàn(   )抖,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在家国情怀的哺(   )育下鞠躬尽粹,锲(   )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他们也许并不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却有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作为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要把家国情怀根植于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èn (     ) 古   chàn(     ) 抖   哺(     ) 育   锲(     ) 而不舍

(2)上述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作为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要把家国情怀根植于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一个病句,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4)请谈谈你对上述文段中“生力军”一词的理解。

2.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补全诗文名句。

秀丽山河引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杜甫登临泰山,惊呼“①______,一览众山小”;韩愈晚春漫步,发出“②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感慨;王安石登飞来峰,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③______”的志向;杜牧夜泊秦淮,感受“④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夜景;赵师秀在《约客》中描绘了“黄梅时节家家雨,⑤______”的田园风光。

先贤教诲让亿万华夏儿女铭记。岑参远赴边塞,在“故园东望路漫漫,⑥______”中为国舍小家;周敦颐洁身自好,写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⑦______”;花木兰替父从军,展现了“双兔傍地走,⑧______”的巾帼风采;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里用“⑨______,⑩______”告诉我们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3.参与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配乐朗诵爱国诗文      活动二:______    活动三:______

(2)在“配乐朗诵爱国诗文”活动中,小语同学获得了一等奖。活动结束后,学校报社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小语同学,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为了准备好朗诵节目,我认真搜集诗歌资料,挑选背景音乐,每天反复训练。

你:这次朗诵,除了获得一等奖,你还收获了什么呢?

小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下联的省略处,大家想出了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千古传”;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

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 国家荣誉莫轻视

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

二、古诗文阅读 17分)

走进语文天地,领略先贤风采。班级开展古诗文赏读活动,请你参与。

【甲】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京城,出任苏州刺史。②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③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讽刺朝廷不能任用贤才。④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⑤觌(dí):相见。

4.“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甲诗作者善于向动物学习,请结合注释,说说你的见解。我认为“静看蜂教诲”,作者要学习蜜蜂的什么品质?我认为“闲想鹤仪形”,是说作者要学习仙鹤怎样的的性情?

5.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字词,小语制作了一张表格,请你根据提示填写。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理解
有仙则名(名) 词类活用
可以调素琴(素) 词意选择:

A.白色;B.不加装饰的;C.一般的;D.向来,一直。

未尝不与书俱(俱) 结合语境理解
既入又不能出(既) 参考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6.小文在读下面这句话上存在困难,请你帮他选择三处停顿。

间有A意欲起B而乱书围之C如积D槁枝E或至不F得行

7.小语对下面的两个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信乎其似巢也!

8.乙、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非连文本阅读(1分)

寻找生活里的语文,感受科技与文化的魅力,踏上实现“中国梦”的征程。

【材料一】

①嫦娥六号探测器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这四部分各司其职,轨道器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着陆器用于落月、采样封装、科学探测等,上升器将携带样品从月面起飞,返回器负责将月球“土特产”带回地球。

②发射升空后,嫦娥六号轨道器的首要任务就是运输,它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承载各器进入月球轨道,护送月背采样;还要在月球轨道进行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 “装箱”,并安全“投递”回地球。

③飞行阶段多、器间状态多,轨道器必须携带足够的推进剂以及大量载荷,才能确保此次行程安全无虞;但受到探测器整器重量的约束,轨道器不得不解决高承载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

④除了创新大承载复杂构型轻量化结构等关键技术外,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多次分离复杂构型,通过在太空中完成“分离—组合—再分离—再组合”的变形过程,灵活机动、“身轻如燕”地实现了地月往返运输任务。

⑤轨道器参与地月往返运输、器间分离、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等关键任务。在各器多次对接分离的过程中,连接稳固、分离可靠的连接解锁与分离关键技术,成就了嫦娥六号的从容飞天之旅。

【材料二】

【材料三】

品悟“粽”心里的浓浓家国情

杨丽

①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来临。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跨越时代变迁,其内蕴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

②“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发轫于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悲愤交加,毅然投江殉国,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正是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思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追求,与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交相辉映,后世才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缅怀屈原。如今的端午,节日的“外衣”愈加丰富,有粽香四溢的温馨,有系五色丝的祈福,有菖蒲艾草装点的雅趣,但究其“内核”,端午节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端午“粽”里包裹的是浓浓家国情。

③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千百年来,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岳飞的《满江红》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虽岁月流转、时移世异,中华传统文化中深蕴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总能凝聚人们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总能赋予时代滚滚向前的澎湃动能。

④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每一代人又有着相同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需要面前,“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家国情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付诸行动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的青年正在为爱国主义写下生动的时代答卷。无论是“神舟”团队追梦星辰大海,边防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表白,还是广大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赤子之心,他们身上闪烁的,不正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怀,不正是流传千年的爱国品质!

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端午节,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蕴含着博大的家国情怀,比粽子更芳香,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发出时代征召。以端午节为契机,抚今追昔,纪念先贤,弘扬华夏古礼,从文化根脉中找寻认同,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9.嫦娥六号发射升空后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10.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结合材料二两幅图片,说说文化与科技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1.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反而一味地追捧“圣诞节”等洋节,你对此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12.以下四条内容,只有一条与上述三则材料相符,请你选出来。  (   )

A.嫦娥六号上升器的首要任务是运输,因此需要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 “装箱”,并安全“投递”回地球。

B.成就了嫦娥六号从容飞天之旅的关键技术,是在各器多次对接分离的过程中,连接稳固、分离可靠的连接解锁与分离。

C.端午节起源于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屈原,为歌颂他的爱国情怀、民本思想,后世才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缅怀屈原。

D.包粽子、赛龙舟、登高赏菊、系五色丝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习俗,其中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蕴含着博大的家国情怀。

(二)散文阅读(16分)

读书看报学语文,美好情感润心灵。请你参与赏读《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完成相关任务。

香椿

王继怀

①一个春雨初晴的周末,和朋友相约来到郊外。信步田野,春的气息弥漫天空,树木舒展着嫩绿的枝条,带着新鲜嫩草气味的微风阵阵吹来,到处春意盎然。

②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晚上我们有好菜吃了!”朋友指着一棵长满嫩芽的香椿树叫道。望着这棵香椿树,我不由想起儿时在大山深处老家生活的那段难忘时光。

③香椿芽是春的芽。吃香椿的时候,也就是春天来临的时节。故乡在大山的深处,山叠山,山连山,大山里到处都长满了大大小小的香椿树。每年春天,春忙归来的乡亲们常常在道路旁、小溪边、山坡上、林子里摘一把香椿,从鸡窝里拿出母鸡刚下的温热鸡蛋,在柴火灶上做一道全家人都喜爱的香椿炒鸡蛋,那醉人的香味至今让我回味。除了炒鸡蛋外,香椿炒肉、香椿辣子鱼、香椿煎泥鳅也都是美味,就是香椿拌豆腐或者单独凉拌也好吃。

④我喜欢吃香椿。记得小时候我坐在灶前,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看着母亲变着法儿给我们兄妹做一道道香椿菜,那真是有说不出的快乐。

⑤ 。乡亲们认为香椿可以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在老家就有“常食椿巅,百病不沾”的说法。

⑥汉代就有吃香椿的记载。到了唐宋,吃香椿更为普遍。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香椿芽是美味,香椿木亦被视为灵木,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以香椿木为枕。在我老家,乡亲们盖房子也常会用到香椿木,大到房梁,小到一片木榫,都用得上。

⑦小时候,外公家的屋后有一棵用双手才能合抱过来的高大香椿树。关于这棵香椿树的年纪,外公说,或许有两百多年的树龄了吧,因为在他小时候,这棵香椿树就很高很大了。记忆中,每到春天,这棵香椿树就抽发出一簇簇新鲜的香椿芽,那沁人心脾的清香远远就能闻到。

外婆常把芽苞肥厚、鲜嫩茁壮的香椿洗干净,切得细细的,然后给我们做香椿炒鸡蛋。我曾问外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香椿炒鸡蛋这道菜,外婆也说不上来,说她小时候她的外婆和母亲就做这道菜,并把手艺传授给了她。外婆的香椿炒鸡蛋如此美味,以致有一次,我坐在饭桌前不肯吃饭,说就要吃这道菜。而年过六十的外公,竟然为了我爬到树上去摘香椿。

⑨那晚,我吃着外公从树上摘回的香椿,感觉特别香。转眼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那天的情景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

⑩故土难忘,乡情难舍,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故乡了。但无论我在哪里工作生活,都不会忘记故乡,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关于香椿的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 2024年5月 20 日)

13.在文章第⑤段开头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过渡自然。

14.请按要求赏析语段。

(1)记得小时候我坐在灶前,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看着母亲变着法儿给我们兄妹做一道道香椿菜,那真是有说不出的快乐。  (理解“快乐”在这里的含义)

(2)外婆常把芽苞肥厚、鲜嫩茁壮的香椿洗干净,切得细细的,然后给我们做香椿炒鸡蛋。  (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15.有人说文章第⑥段不重要,可以删掉,你赞同吗?请阐述理由。

16.请谈谈文章结尾“但无论我在哪里工作生活,都不会忘记故乡,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关于香椿的故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整本书阅读(14分)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父亲让“我”背《鉴略》的痛苦,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B.《西游记》中,美猴王有两位师父,菩提祖师教会了他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并为他取名“孙悟空”。

C.《骆驼祥子》中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D.《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煤炭发电。

E.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呼吸。是因为潜艇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崭新的空气。

阅读探究(10分)

18.阅读《海底两万里》片段,回答问题。

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在面前了。阿龙纳斯接受A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A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A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B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A救起那个穷苦的采珠人,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由此,阿龙纳斯感到在A身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无比勇敢,二是他对人类的牺牲精神。看来,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完全斩断他爱人类的感情。

(1)文中的A是______,B是______,后来在______事件中,A也救了B一次。

(2)有人说,《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没什么阅读价值。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19.小说中人物的姓名或称呼值得我们探究。下面备选人物的名字有何深意?请选择其中一位,参考示例,结合作品具体情节和人物性格,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老马小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小人物,他们是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所谓的“姓”,却像是一生命运的暗示,如马匹,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为口吃食而奔波,但最终贫苦离世。备选人物:

A.骆驼祥子B. 尼摩船长(Nemo, 意为“没有人, 无名之人”)C.猪八戒

我选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表达(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参加班级优秀作文评选活动。

生活中充满了意外和惊喜,有时候,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却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出乎意料的瞬间,去感受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和奇迹。

请以“没想到,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参考答案

1.(1)     亘     颤     bǔ     qiè

(2)倘改为淌;粹改为瘁

(3)缺少主语,删去“作为”(或在“作为”前加“我们”,也可以在“是”前面加“我们”)

(4)示例:“生力军”指的是青少年是建设祖国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的希望。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264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