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春学期七年级期末学情调查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甲】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乙】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岁月的波澜壮阔。浩浩烟波是历史,diān沛流离是历史,兰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丙】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闲xiá时,悟往昔,知来者。啊,每一缕尘烟都不可gū fù,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甲】【乙】处分别填入词语,在【丙】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幽深 【乙】深邃 【丙】 , B.【甲】幽深 【乙】深邃 【丙】 、
C.【甲】深邃 【乙】幽深 【丙】 , D.【甲】深邃 【乙】幽深 【丙】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加点字“与”“了”“最”“啊”分别是连词、助词、副词、叹词。
B.文中划线的短语“睿语哲思”“浩浩烟波”“人生短暂”结构各不相同。
C.“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一句中的“却”不可以改成“也”。
D.朗读“啊,每一缕尘烟都不可gū fù,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一句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4.古诗文填空。
出 处 | 诗文名句 | 评 点 |
《登飞来峰》 | ________,________。 | 高瞻远瞩,抱负远大 |
《登幽州台歌》 | ________,________。 | 人生短暂,孤单渺小 |
《木兰诗》 | ________,________。 | 战斗激烈,旷日持久 |
《陋室铭》 | ________,________。 | 揭示主旨,德行美好 |
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5.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1)语文老师六十周岁退休,小语要赠送老师一副对联,你建议他选下面哪一副?简述理由。
①诗文馨香漫乡里,桃李天下绽芬芳。
②春满杏林门第,福临济世人家。
③为民纾困真卫士,扬清激浊好儿男。
④碧桃献岁宜家受福,古稀逢春获寿延年。
选择 (填序号)
理由:
(2)招牌是店铺的广告,反映了店铺的特色、环境和文化。下列是小文对店铺招牌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火锅店招牌“火焰山”,借地名形象地描述了火锅的热辣,充满激情和活力。
B.餐馆招牌“与‘食’俱进”,表明食品会不断创新,让人产生不断尝试的欲望。
C.鲜花店招牌“竞芳阁”,给人百花争妍斗艳之感,又体现出鲜花种类繁多。
D.书店招牌“万象书坊”,巧借成语“包罗万象”来表现书店占地面积之大。
(3)文字的拆解、组合能碰撞出奇妙反应。请你从“仙”“梦”“明”中任选一个字,参照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愁”是心上秋,心情就像萧瑟的秋景一样凄凉。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春早得雨 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是晚唐爱国诗人,“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他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B.从“稻陂”“蚕箔”可见,一、二两句描写的群体是劳动人民。
C.“朱门”指代豪门贵族,因为“惜牡丹”,他们对这场春雨的降临充满喜悦。
D.该诗与杜甫《春夜喜雨》都是写春雨,表达的感情也基本相同。
7.这首诗与《游山西村》表达的感情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人谓禽兽有知,草木无知。予曰:不然。禽兽草木尽是有知之物,但禽兽之知,稍异于人,草木之知,又稍异于禽兽。
何以知之?知之于紫薇树之怕痒。知痒则知痛,知痛痒则知荣辱利害,是去禽兽不远,犹禽兽之去人不远也。人谓树之怕痒者,只有紫薇一种,余则不然。予曰:“草木同性,但观此树怕痒,即知无草无木不知痛痒,但紫薇能动,他树不能动耳。”人又问:“既然不动,何以知其识痛痒?”予曰:“就人喻之,怕痒之人,搔之即动;亦有不怕痒之人,听人搔扒①而不动者,岂人亦不知痛痒乎?”
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②矣。
【注释】①扒:搔,挠。 ②疾痛相关之义:病痛相关的意义。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宜乎众矣( )
(3)但禽兽之知,稍异于人( ) (4)俱有不忍言者(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禽 兽 草 木 尽 是 有 知 之 物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听人搔扒而不动者,岂人亦不知痛痒乎?
11.【乙】文作者认为“草木尽是有知之物”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2.【甲】【乙】文都是托物言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三)名著阅读。(23分)
1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星照耀中国》中彝族人民对刘伯承的游说很感兴趣,但他们很狡猾地请求枪支子弹,红军竟然都给予了他们,这使他们非常惊异。
B.《海底两万里》中,尼德•兰是一位捕鲸手,他经验丰富,百发百中;但他也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对分类学非常入迷。
C.《红岩》中江姐去北川工作时,发现丈夫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她强忍巨大的悲痛,在游击队长许云峰的配合下和敌人进行斗争,为烈士报仇。
D.《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亲自设计并制造“诺第留斯号”,将自己研究手稿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希望流传后世,他是一名学识丰富、胸襟广博的科学探索者。
E.《红岩》中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他。
1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 班级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踊跃参加。
(1)根据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人物 | 细节描述 | 作者评论 |
A (填人名) | B (选序号) | 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 |
C (填人名) | D (选序号) | 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
①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
②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喜欢运动。
③打仗十年,负伤八次,烟酒不沾,一开口露出唇齿间的一个窟窿。
(2)小文对斯诺进行模拟采访,请你帮小文完成表格。
采访对象 | 采访问题 | 采访记录 |
斯诺 | 您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完成了这部著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支撑您这样做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 斯诺:①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 | 斯诺:他们虽然稚嫩,但是愉快乐观、聪明好学、刚毅坚韧,是国家的希望。 |
15.阅读《红岩》的语段,完成题目。
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吧!”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1)小萝卜头装虫子的火柴盒是 (填人名)给他的。
(2)语段描写小虫子有什么作用?
(3)小语觉得小萝卜头年龄虽小,却同样伟大,请你结合整本书帮他列举三条理由。
16.阅读《海底两万里》的语段,完成题目。
……但是,虽然它没有沉没,没有损坏,可是它免不了要永远搁浅在暗礁上,尼摩船长的潜水船不是就完蛋了吗?
我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尼摩船长很冷静,好像一点也不激动,一点也不失望地走近前来,他总是那样胸有成竹。
“出了什么事故吗?”我对他说。
“ ”他回答我。
我说:“但它或者要使您重新做您不愿意做的陆上居民呢!”
尼摩船长拿奇异的眼光注视我,做一个否定的手势。这就足够清楚地对我说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再强迫他又回到陆地上去。
(1)尼摩船长一行此次“搁浅在暗礁上”因为 而脱困,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除了触礁搁浅外,还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等险情。
(2)阅读外国小说,常常会面临不同版本的译文选择。好的译文更贴近原作,更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小语和小文不知该选哪种译本放在文中划线处,请你帮忙做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译本A:“没有,小插曲而已。”
译本B:“不,是偶然的事件。”
我选译本 (填序号),理由:
(四)(22分)
阅读陈海强的《窗前的杏树》,完成各题。
①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接下来的日子,【甲】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
③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④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发动电锯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小杏树头顶的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⑤【乙】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丙】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⑥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⑦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7.作者喜爱小杏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8.本文题为“窗前的杏树”,为什么还写了大柳树、大香椿树和大柿树?
19.赏析句中加点词。
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一个“小”字既有鄙视之意,又有怜惜之情,更有钦佩之感。
B.【甲】句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写出了花的动态美。
C.【乙】句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写小杏树的生长空间被大树挤占的内容,引起了下文对杏花被麻雀啄食、被大风吹刮的描写。
D.【丙】句不说“三月十八日的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表现了作者对小杏树无时无刻不在关切。
21.有的文章之所以能直入心灵引发共鸣,是因为叙写之中蕴含哲思。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第⑥段中“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一句带给你什么启示。
三、作文(60分)
22.没想到小茅屋的主人不是瑶族老人,也不是哈尼小姑娘,却让彭荆风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这让宗璞感受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没想到小姑娘竟然身处6000多公里的地心,这让刘慈欣感受到她可贵的精神品质……生命中有太多的“没想到”,它引起我们的感慨,引发我们的深思,引领我们的成长。
请以“没想到”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
参考答案
1.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闲暇:xián xiá,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辜负:gū fù,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书写时注意“颠”字左半部分是“真”,“暇”是“日”字旁,“辜”字的上半部分是“古”,下半部分是“辛”。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