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资源编号 100422

重庆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5-22 七年级下册 0 32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重庆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5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30分)

(本题14分)七年级3班的妙妙同学参加了年级开展的“走近经典,阅读分享”读书活动,下面几段文字摘自妙妙同学的一篇随笔,请你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A)在生活的漫长旅程中,亲情是那最初的(diàn)基,为我们构筑起心灵的避风港。我的父亲,他身形并不高大,黝黑的面庞刻满岁月的痕迹,放在人群中并不①鹤立鸡群,甚至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小时候,家中小事烦琐,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可父亲总是②锲而不舍地为这个家努力着,面对生活的狂澜,他从未(tǐng)而走险,而是稳扎稳打,以沥尽心血的姿态默默承担一切,从没有过一丝抱怨。(B)他每日早出晚归,无论风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着,目的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他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着父爱的深沉。(C)记得我生病时,他一改以往的严肃,眼中满是焦急与关切。那些日子,他不辞辛劳地照顾我,守在我的床边,眼神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他的声音不再是平日里的低沉,而是变得异常豁亮,不断地轻声询问我的状况,只为让病中的我安心。

他不是什么妇孺皆知的③无所不为的英雄,可在我心中,他的付出值得我永远铭记。(D)和父亲相处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任何困难在亲情面前,都④黯然失色亲情,它不像挚友间的热烈,却如涓涓细流,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我,伴我一路前行。父亲的身影,就这样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永远的依靠。

1.(4分)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豁亮( ) 妇孺皆知( ) diàn基( ) tǐng而走险( )

2.(3分)语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①鹤立鸡群 B.②锲而不舍 C.③无所不为 D.④黯然失色

3.(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生活的漫长旅程中,亲情是那最初的(diàn)基,为我们构筑起心灵的避风港。

B.他每日早出晚归,无论风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着,目的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C.记得我生病时,他一改以往的严肃,眼中满是焦急与关切。

D.和父亲相处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任何困难在亲情面前,都黯然失色。

4.(4分)请你仔细研读第四段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

亲情,它不像挚友间的热烈,却如涓涓细流,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我,伴我一路前行。

5.(8分)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孝亲敬老”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2分)【辨对联】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敬老院,但门口的对联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仅依稀可辨其中的上联,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孝亲似锦心中系 下联:________________。

A.颐养春风挑面来 B.敬老如花脸上开

C.情融孝道沐春晖 D.敬老尊老崇大义

(2)(3分)[明孝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出你对于“孝”的理解。

材料一: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

意思是孝子如果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必然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整个人的状态必定委婉柔顺。

材料二: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就是能赡养父母就行了,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一样有人供养。如果我们不存敬意,那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材料三: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行孝,应先爱护自己,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这是孝的第一步。

(3)(3分)[广宣传]你所在的班级为做好这次活动,准备张贴一则活动海报。请你为海报选择一张图片,并简述理由。

6.(8分)阅读一本书,就是陪作者走完一段旅程。你的班级拟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展“钢铁铸魂、保尔育人”主题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4分)任务一:阅读名著,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请把你最擅长的一种分享给同学。

(2)(4分)任务二:填写表格空白,梳理与保尔有关的事件,为交流做准备。

成长阶段 保尔故事
第一阶段:苦难的童年 十二岁被迫离开学校,在①________(填地点)打工,受尽凌辱,目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第二阶段:在红军队伍中,用鲜血和汗水捍卫苏维埃政权 在②________(填人物名)的影响下参加革命,成为红军骑士,打击侵略者和反革命者,捍卫苏维埃政权,足迹踏遍全国。
第三阶段:参加国民经济恢复 参加肃反工作,参加③________,感染伤寒,被遣送回家,抢救木材受伤,被送疗养院。
第四阶段:④________ 在病情恶化,以至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战斗队伍,后来战胜病魔,写作,开始新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10分)

7. (10分)根据积累,按提示填空。

报国之志 ① ________,②________。(展现了女英雄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北朝民歌《木兰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③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哲思智慧 ④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⑤________,⑥________。(诗人告诉我们不放弃希望,就能绝处逢生。)(陆游《游山西村》)

⑦________,⑧________。(阐明达到一定高度就不易被蒙蔽。)(王安石《登飞来峰》)

讽刺叹惋 商女不知亡国恨,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可怜夜半虚前席,⑩________。(李商隐《贾生》)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霜,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竹其有知,必能谓余为解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

(选自郑板桥《画竹题记》)

8.(3分)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竹之体,瘦劲孤高”中“瘦劲孤高”是对竹子外形的形容,根据语境推断法,“竹之体”的“体”是“形体、体态”的意思。

D.查阅词典,“依”有以下义项:①靠着;②倚仗;③顺从。结合语境,可知“依于石而不囿③于石”中的“依”是“依靠、靠着”的意思。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其有知,必能谓余为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乙文作者从竹之体、竹之枝、竹之节、竹之根诸角度替竹传神写生,寄寓着作者“不为俗屈”的士君子的气质。

11.(5分)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也称竹“似乎士君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莲、竹之韵分别体现在何处。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山屋

吴伯箫

①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②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忆昔入山时候,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可是习惯自然了,又爱了它的幽静;何况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上的房屋,终究还具备着市廛与山林两面的佳胜呢。想热闹,就跑去繁嚣的市内:爱清闲,就索性锁在山里,是两得其便左右逢源的。倘若你来,于山屋,你也会喜欢它的吧?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③譬如说,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可是大大的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唽唽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缥缥缈遥的那里的钟声,也嗡嗡的传了过来。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丁东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调皮地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④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的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⑤要是夏天,晌午阳光正毒,在别处是热得汤煮了似的了,山屋里却还保持着相当的凉爽。坡上是通风的。四周的山松也有够浓的荫凉。敞着窗,躺在床上,噪耳的蝉声中你睡着了,噪耳的蝉声中你又醒了。没人逛山。樵夫也正傍了山石打盹儿。市声又远远的,只有三五个苍蝇,嗡飞到了这里,嗡又飞到了那里。老鼠都会瞅空出来看看景的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心跳都听得见扑腾呢。你说,山屋里的人,不该是无怀氏之民么?

⑥可是,我得告诉你,秋来的山屋是不大好斗的啊。若然你不时时刻刻咬紧了牙,记牢自己是个男子,并且想着“英国的孩子是不哭的”那句名言的话,你真挡不了有时候要落泪呢。黄昏,正自无聊的当儿,阴沉沉的天却又淅淅沥沥的落起雨来。不紧也不慢,不疏也不密,滴滴零零,抽丝似的,人的愁绪可就细细的长了。真愁人啊!想来个朋友谈谈天吧,老长的山道上却连把雨伞的影子也没有;喝点酒解解闷吧,又往哪里去找个把牧童借问酒家何处呢?你听,偏偏墙角的秋虫又凄凄切切唧唧而吟了。

⑦最可爱,当然数冬深。山屋炉边围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说着话,暖烘烘的。有人吸着烟,有人就偎依在床上,唏嘘也好,争辩也好,锁口默然也好,态度却都是那样淳朴诚恳的。回忆着华年旧梦的有,希冀着来日尊荣的有,发着牢骚,大夸其企图与雄心的也有。怒来拍一顿桌子,三句话没完却又笑了。

⑧若有三五乡老,晚饭后咳嗽了一阵,拖着厚棉鞋提了长烟袋相将而来,该是欢迎的吧?进屋随便坐下,便尔开始了那短短长长的闲话。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说到了长毛,说到了红枪会,说到了税,捐,拿着粮食换不出钱,乡里的灾害,兵匪的骚扰,希望中的太平丰年及怕着的天下行将大乱:说一阵,笑一阵,就鞋底上磕磕烟灰,大声的打个呵欠,“天不早了。”“总快鸡叫了。”要走,却不知门开处已落了满地的雪呢。

⑨原来我已跑远了。急急收场:“雪夜闭户读禁书。”你瞧,这半支残烛,正是一个好伴儿。

1934年4月6日,青岛万年兵营

(有删改)

12.(5分)【品文·结构精巧】阅读文章,梳理结构,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13.(4分)【鉴文·手法精妙】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4.(4分)【赏文·语言精美】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调皮地一扑就扑进了你怀里。(加点的“调皮地”一词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2)原文:阴沉沉的天却又淅淅沥沥的落起雨来。不紧也不慢,不疏也不密,滴滴零零,抽丝似的,人的愁绪可就细细的长了。

改写:阴沉沉的天悄无声息地下起雨来,人的愁绪也跟着来了。(与原文相比,改写句子在表达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5.(4分)【悟文·意境精深】有同学认为“山屋”只是作者暂时躲避喧嚣的地方,并非长久的归宿。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16.(4分)【评文·情感多元】文章中作者对山屋的情感是复杂而丰富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在不同季节对山屋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

1. huò rú 奠 铤 2.C 3.B 4.示例一;师恩,它不像父母般的宠溺,却似熠熠烛光,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我,引我走向远方。

示例二:友谊,它不像邻里间的客气,却似朗朗暖阳,温和却深切地温暖着我,随我历经沧桑。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豁亮:huò liàng ,指宽敞明亮;也形容嗓音等响亮 。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

奠基:diàn jī ,给建筑物奠定基础;比喻创建某种事业 。

铤而走险:tǐng ér zǒu xiǎn ,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重庆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042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