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姓名、班级等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所有试题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8分)
学校开展“典耀中华·相约经典诗文”主题读书活动,请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相应题目。
“相约经典,让中华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甲】吟诵诗文,让家国情怀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乙】 。“草树知春不久归,①____________”(《晚春》韩愈)中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之景;“②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中有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泰山之景;“黄梅时节家家雨,③____________”(《约客》赵师秀)中有清新幽静的江南梅雨时节之景。
诗中有情。那迷蒙的秦淮河畔,“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是诗人借古讽今,批判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那寂静的夜色中,“谁家玉笛暗飞声,⑥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笛声暗送,勾起游子的无尽乡思。
诗中有趣。“双兔傍地走,⑦____________”(《水兰诗》)以双兔傍地来设喻,又以反问作结,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
诗中有理。陆游来到山西村,于山水环绕的美景中,感悟“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游山西村》陆游)的哲理。
中华经典诗文,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家国的赤诚挚爱,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歌。品读经典诗文,年少的我们更加体会到肩上担负的责任。面对过去,我们不能默守成规,而要满怀热忱,锐意进取,激昂少年之志,奉献少年之力,谱写少年之歌。
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脊梁( )
(2)指出画波浪线短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3)填入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乙处补写一句: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在①—⑨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3.怡宝发现下列短语中有一个结构与其余三个不同,这个短语是( )
A.相约经典 B.吟诵诗文 C.浪漫情歌 D.满怀热忱
综合实践活动。(10分)
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学校组织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悟孝义】相比于传统的“孝”,“00后”“1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根据以下材料,写出你发现的新特点。
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材料二: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孝心】欣赏下列漫画,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漫画的内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扬孝道】你在宣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时,听到怡宝同学说:“我只是个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尽孝离我还很远。”他认为开展这次活动没有必要,不想参加,请你劝说他参加活动。
二、阅读理解(59分)
(一)名篇名著(14分)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以载情。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中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像的象征,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B.花以明志。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借莲表达了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C.花以寓理。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回忆了其过去的遭遇,由花、人各有不幸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的道理。
D.花以寄思。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双线并举,明线——小桃树的生长,暗线——我的成长,风雨中桃树竟保留一个欲绽的花苞,寄寓着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思考。
6.根据你的阅读经历,补充完整下面的读书卡片。
作品 | 人物 | 事件 | 感悟 |
《骆驼祥子》 | 祥子 | 因①___________而彻底绝望,开始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 要有坚定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
《海底两万里》 | 尼摩船长 | 遇土著人袭击,利用楼梯和扶手上的②___________吓跑土著人。 | ③___________ |
7.【惜英雄·立形象】英雄既有坚强不屈的一面,也有柔软脆弱的一面。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分析英雄流泪的原因,并说说写流泪是否影响英雄的形象,为什么?
“您可以说,”船长对我说,“这人不懂得法语。”我最后看一下伤员,然后回答:“这人在两小时内就要死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他吗?”“没有。”尼摩船长的手抖起来,几滴眼泪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了。从前我以为他是不会哭的。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8.【品诗句·谈理解】诗人汪国真曾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二)诗歌阅读(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绉绉,完成下列小题。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品读诗歌,试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古代很多诗歌长于融情于景。请你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童灌园剃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以伴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
吾斋之中,不尚①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②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③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④之交,如斯而已。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①尚:崇尚。②随分:随意。③侈:显扬夸耀。④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的东西。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筑室数楹( ) (2)置二三胡床着亭下( )
(3)不尚虚礼( ) (4)随分款留( )
1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挟 书 剑 以 伴 孤 寂 携 琴 弈 以 迟 良 友 此 亦 可 以 娱 老
12.翻译下列各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13.回顾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再看看本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吾斋”与“陋室”的相似之处。(至少写出三点)
(四)实用类阅读(10分)
【材料一】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它出现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的集合,亦是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从形制上看,汉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据一些古籍资料显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具有相对较多的款式,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汉民族传统服饰的诞生,体现了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也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TikTo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摘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材料三】
①2023年,超过四成的消费者会在汉服活动、艺术拍摄、传统节日这三大场景穿汉服,近三成的消费者会在日常活动中身穿汉服,汉服风气日益浓郁。
②汉服飘逸洒脱、娟秀灵动,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汉服设计复杂、工时长、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山寨横行在汉服市场屡见不鲜,原创设计缺乏必要的保护制度,使得汉服的规范化之路漫长而艰难。汉服品牌应加强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培养汉服设计人才,推出独具特色的原创汉服,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尊重并满足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下,开发更多的日常款汉服,让汉服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在面料及色彩上进行调整,提供更多质量上乘的汉服,冲破小众文化圈,成为服装市场的一抹亮色,占得一席广大之地。
(摘自华经情报网《2023年中国汉服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14.根据材料一,给“汉服”下一个定义。
15.阅读材料二,概括汉服“出圈”的原因。
16.汉服文化“爆红”值得我们高兴,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走向“长红”呢?阅读材料三,说说你的想法。
(五)文学类阅读(17分)
家门前的那条河
许春樵
①河不大,雨季河里水大。水流乱窜,就窜出了大大小小的河湾。
②河湾里是一汪活水,水边长满了水柳、芦苇、菖蒲、龙须草、水葫芦……有些杂,有些乱,有些野。春风一起,空气中四处弥漫水的味道,我闻到的却是鱼腥味。父亲说是的,河里的鱼冬眠了好几个月,全都醒了,昼夜闹腾个不停。
③乡下岁月安静,推开门就看见河,没上过心。十岁前,我都不晓得河叫什么名字,只晓得河里有鱼,有船,上游三里,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夏天涨水季节,河水泛滥,湾里的大水漫过稻田、缓坡、土地庙,一步步向村庄逼近。傍晚,村巷里晃悠出一串光着膀子、打着赤脚、拎着鱼篓的少年,他们去河边抓鱼,鱼贯而出的孩子中,就有我。小溪中、水沟里、田埂中,鱼挨着鱼,鱼叠着鱼,密密麻麻,那是鱼在戏水。戏水鱼昂着脑袋往前拱,拱不动,就扭着身子,嘴里吐水泡,大口地喘气。小小少年比鱼还兴奋,先跳下小溪、河沟的,随手抓起鱼抛向慢一步的伙伴。等到都跳下来,鱼在空中飞过一道道跳跃的弧线,砸到身上又反弹到水沟里,重新混入了.赤裸的鱼群中。水沟里打鱼仗相当于雪地上打雪仗,开心!
④戏水的大多是鲫鱼,也有少量黑鱼、白丝鱼、汪丫鱼,都不大,三四两到一斤左右。鱼大,身子就重,贴地逆水而上,难度大;太小,向前挤,力量就不够,也少见。偶尔还可见到极少耐力较好的马蹄鳖、泥鳅混迹其中。雨季是鱼的季节,满世界都是鱼,与其说我们是去抓鱼,还不如说是捡鱼,像捡稻穗般随意,不到一顿饭工夫,鱼篓里就满了。我个头小,比鱼篓高不了多少,背不动,倒掉十几条,这才回了家。绿荫深处,村庄上空陆续升起炊烟,黄昏里的暮霭一步步围过去,潮湿的炊烟和稠密的暮霭混在一起,天空被压低了。一身泥水进屋,背回来二十多斤活鱼,跟背回来一篓子猪草一样平常。母亲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停地搓手:“煮这么多鱼,要多少油呀!”
⑤河里的鲫鱼,纯野生,活水里长大,鱼肚泛白,鱼鳞泛着银白的光。小时候作文,常写道“清晨,天空泛着鱼肚白,太阳从河面上冉冉升起”。长大后离开乡村,也离开了鱼肚泛白的天空。
⑥父亲对少年的我说,长大了要学一门手艺。少年的我最想学的手艺是“抓鱼”。尤其是钓鳝鱼,老家叫“黄鳝”。鳝鱼活性强,力气大,味极鲜,鲜活的鳝鱼到城里能卖个好价钱,比鸡鸭贵。
⑦有个夏天,我想靠钓鳝鱼买一双塑料凉鞋。在河湾里钓了两个月,才钓了七八条。钓钩是自己做的,下钩的位置也没找准,凭感觉、随兴趣,任意垂钓。岸边沟坎坡埂,底部光滑的洞口,里面住的不是鳝鱼,就是蛇。蛇不吃蚯蚓,咬钩的一定是黄鳝。要是洞口有不规则齿印,里面住的不是螃蟹,就是乌龟。等我稍微明白了一点钓鳝鱼的技术时,暑假都已结束了。
⑧但那个夏天我还是有了一双凉鞋,是父亲用卖鳝鱼的钱买的。广播里说那一年第十四号台风从舟山群岛登陆,正以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的速度移动。第二天一早,台风裹挟着暴雨,铺天盖地将老家的村子和河流卷了个天昏地暗。一天一夜后,风停雨歇,但河水泛滥,大部分稻田被洪水抹平。没淹的稻田里,水稻齐齐倒伏在了水里。就在这天晚上,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河湾里抓鳝鱼。天黑之后,四周是蛙声、鹧鸪声、知了声。我背着鱼篓,父亲手里攥着一把烧灶用的火钳,弟弟举着一个火把。火把是一捆稻草浇上柴油,冒着油烟的火光照亮了水草下和稻秧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出洞的鳝鱼,趴在水草、稻秧的缝隙里,一动不动。父亲支开火钳,夹起鳝鱼,很轻松地扔进篓子里。这与日常鳝鱼的狡猾和凶猛判若水火。鳝鱼没戏水鱼那么多,可一晚上,我们父子仨抓了足有二十斤。第二天,父亲将筷子细的小鳝鱼拣下喂鸭,留十几条中等的家里吃,剩下大的到县城卖了八块多钱,给我买了凉鞋。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也没明白,为什么暴雨后的鳝鱼在光线下那般呆滞、迟钝。是火光让鳝鱼失明,是风暴让鳝鱼受了惊吓,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⑨十七岁,我终于从家门前那条河出发了,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放弃了河边抓鱼的手艺,锤炼了推敲文字的手艺,并且一直乐在其中。河边出生,吃着河鱼长大,又被河带向远方,我告诉没抓过鱼的儿子,带我去远方的河叫王桥河。
⑩如今河边的少年都到县城读书了,家也搬到城里,河边的水草和鱼成了父辈们的往事。我在城里看好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想让晚年的父亲享受城市生活,父亲只说了两个字:“不去!”于是,我在老家地基上翻建了一栋房子,站在二楼,王桥河就在眼前。我仿佛看到少年的我正光着脚、踩着一片泥泞,跟着一帮小伙伴去河边抓鱼。打开窗户,空气中扑面而来的是鱼腥味混合着青草与水稻的气息,与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时候,我终于悟出了:人生就是一条河,这不仅仅是比喻,而是说,河流常常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地标。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9日)
17.怡宝同学提议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设置了下列场景,请你依据文本,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场景一:(1)十岁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2)那个夏天,暴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十七岁,我出发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
场景四:如今,我在老家地基上翻建了一栋房子给父亲。
18.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戏水鱼昂着脑袋往前拱,拱不动,就扭着身子,嘴里吐水泡,大口地喘气。(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父亲支开火钳,夹起鳝鱼,很轻松地扔进篓子里。(提示:简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班级举行朗诵会,你打算携本文报名参加。朗诵本文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时,你会用哪种语气?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哀伤忧叹 B.激动喜悦 C.温柔和缓
20.负责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编辑拟选用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把这篇文章编入哪个单元?请联系文章内容和单元人文主题把理由阐述清楚。
①第一单元:人文主题“至爱亲情”,已有选文《秋天的怀念》《散步》。
②第二单元:人文主题“生活哲理”,已有选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三、作文(60+3分)
21.请以“原来他(她)做了那么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
参考答案
1. jǐ 默 墨 “;”或者“分号” 诗中有景 2.①百般红紫斗芳菲;②造化钟神秀;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商女不知亡国恨;⑤隔江犹唱后庭花;⑥散入春风满洛城;⑦安能辨我是雄雌;⑧山重水复疑无路;⑨柳暗花明又一村。 3.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