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72497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4-03-28 八年级下册 0 66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下·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从2009年的1.58万亿,增长到2018年的18.4万亿,经济总量增长了11.6倍。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   )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团结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下列符合上述性质的国家机关是(   )

A.国务院    B.湖北省人民政府    C.香港特区政府    D.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5.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二者共同反映了(   )

A.“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西部大开发效果显著

C.“一国两制”生命力旺盛

D.我国奉行共同繁荣

6.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它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是因为它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该铁路建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实施西部大开发时期

D.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时期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B.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C.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D.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

8.下图是2021年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基本情况。这些数据反映(   )

A.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B.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

C.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

D.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9.“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新中国的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

10.(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港澳门回归后根本的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11.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2.下面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其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

A.“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

C.广东与澳门联系增强

D.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13.与下表所示对联赞颂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沙俄                      D.意大利

14.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港澳回归得益于(   )

A.“南方谈话”振奋人心

B.“九二共识”的提出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5.学习历史要懂得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C.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20世纪末,党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

A.祖国统一         B.经济腾飞               C.巩固国防               D.民族团结

17.对于香港的回归,邓小平曾经这样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港人治港”政策的提出

B.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原则        C.“九二共识”            D.相互尊重原则

19.从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C.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

20.《反分裂国家法》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统一   B.国共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

2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回顾历史,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开始于(   )

A.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3年,新加坡会谈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D.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4.将下列海峡两岸交往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b.胡锦涛会见连战 c.汪辜会谈

A.cba                  B.abc                        C.acb                        D.bca

2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认为武力统一成为趋势

D.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这个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3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3分)

材料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3)材料三说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是哪个?郴州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6分)

27.(1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智慧?“经济特区”中“特”在何处?(3分)

材料二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第三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大事年表形式整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概括其地位。(5分)

材料三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请列举一例史实佐证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28.(13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竞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下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运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3分)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此会议前后党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3分)

(4)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大业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成功实行得益于什么构想的提出?该事件成功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三: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遺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占?(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根本目的。(4分)

(4)材料三中《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哪两种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5分)

…………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4月,可知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B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10月,不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A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10月,排除C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3月,不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D项。

2.D

【详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各民族平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总量大幅上升,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一原则,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排除AB项;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不是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原则,排除C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249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