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中国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海军 B.东海海军 C.南海海军 D.华东军区海军
2.下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兵种的肩章图片,这些军种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②③④①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③①④⑤
3.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辽宁舰 B.山东舰 C.福建舰 D.大连舰
4.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 军费(人民币) | GDP中军费占比 |
1978 | 167亿元 | 4.6% |
1985 | 191亿元 | 2.1% |
1990 | 290亿元 | 1.5% |
2009 | 4805亿元 | 1.4% |
2019 | 11898亿元 | 1.3% |
表(注: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5.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A.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B.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图片反映的建设成就属于我国21世纪取得的是( )
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②“辽宁舰” ③歼—20战机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它的前身是( )
A.海军陆战队 B.第二炮兵部队
C.战略支援部队 D.水面舰艇部队
8.我国国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力求在无人作战、海上作战、太空作战等新型作战领域和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大数据、新材料、复杂系统、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这段文字强调( )
A.科技强军 B.大力裁军 C.加强军民合作 D.发展导弹部队
9.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强军措施的有( )
①成立东、南、西、北和中部五大战区
②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③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④建立陆、海、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那么主要担任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陆军 B.空军 C.海军 D.火箭军
11.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印度 B.苏联 C.缅甸 D.朝鲜
12.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
A.美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
14.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互相尊重的平等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D.互帮互助的团结外交
15.缅甸总理吴努曾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为消除其他国家的恐惧,中国提出( )
A.求同存异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决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6.2023年2月24日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了12条对俄乌冲突的国家立场。中国立场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各国主权。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笔记,其中内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B.面对世界——和平共处;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独立自主
C.面对世界——“求同存异”;赢得世界——独立自主;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D.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和平共处;感动世界——“求同存异”
18.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提升了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有利于解决各国间一切争端
C.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9.下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一五计划的完成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有一个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个会议是1955年4月召开的( )
A.万隆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22.1955~1961年,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里,仅亚非地区新增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十个。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正常化
2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初步塑造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新中国是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主张求同存异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为发展中国家主持正义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 )
A.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C.参加并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D.积极开展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24.在《万隆会议的外交风云》图片展上,展出了两幅图片(如图),合适的配文是( )
A.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B.周恩来与“求同存异”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新时期全方位外交”
25.探究“周恩来外交贡献”时,张铭搜集到如下材料,可信程度最高的史料是( )
A.网络空间文章《周恩来外交小故事》 B.学者的著作《周恩来文集》
C.中国外交部1949-1978年的文件档案 D.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26.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中国外交( )
A.以联合国为中心 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 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27.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信息,为这组信息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 |
A.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求同存异”的外交
C.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D.世界展望中国发展
28.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万隆为中心……此后,亚洲和非洲的国家连续来北京做友好访问。”可见两件大事都推动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B.亚非国家的崛起
C.亚洲成为新的世界中心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9.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一些媒体用“世纪和解”“中东巨变”来形容其意义。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又一次灵活运用,“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来的,这次会议( )
A.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B.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C.壮大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D.体现了非洲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0.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围剿”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中国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周恩来外交语言相符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31.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32.周恩来曾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比之于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我们还落后得很。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由此可见,万隆会议的主题是( )
A.发展民族经济与捍卫国家主权 B.维护国际公平与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社会保障与建设和平环境 D.传承民族文化与推进文化交流
3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飞越太平洋,在北京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完成手。从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 )
A.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 D.两极格局解体
34.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35.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6.根据下列图片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外交事业发展
37.1956年,新中国颁布《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大纲指出,“美国是战争世界上新的反动的和侵略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国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可见,当时中美两国( )
A.受到苏联威胁 B.继续进行战争 C.致力于改善关系 D.处于敌对状态
38.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
A.和平民主原则 B.睦邻友好关系
C.合作共赢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39.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两国将于明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三月一日互派大使。这就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的一章。材料中的“这”指的是(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日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0.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于是尼克松( )
A.发动抗美援朝战争 B.立即叫停了美苏冷战
C.积极促成访华行动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建立,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人民陆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人民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人民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火箭军成立于2015年12月;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于2015年12月。故②①④③⑤正确,A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