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6分)
我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暑假快快到来。那时,约几个心有灵犀的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不 kuī①园,泛滥阅读的热情,去书中结识几个②的英雄人物,看几篇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故事,读一读日记里记录的点滴心情;或适度娱乐,酣然入梦后醒来,看一场电影放松心情,踢一回足球舒活筋骨。每当憧憬这些,我就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1)文中加点字“悚”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Shù B.Sù C.Shǒng D.sǒng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规 B.岿 C.窥 D.归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可歌可泣 B.咄咄逼人 C.高谈阔论 D.暴怒无常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无时无刻全在盼望着暑假快快到来。
B.我无时无刻却在盼望着暑假快快到来。
C.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暑假快快到来。
D.我无时无刻还在盼望着暑假快快到来。
2.经典滋润心田,名著伴我同行。请完成下面相关问题。(8分)
(甲)
尼摩船长把自己的脑袋钻进圆珠帽子里面去。康塞尔和我照着他的动作,各自戴上圆球帽。我们又听到加拿大人讽刺地对我们说了一声“好好地打猎去吧”。我们潜水衣的上带是一个有螺丝钉的铜领子,铜帽就钉在领子上。圆球上有三个孔,只要人头在圆球内部转动、就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东西。
(乙)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灌了多半盅,一闭眼……”
(1)文段(甲)选自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__________所著的《海底两万里》。
文段(乙)中被叫做“傻骆驼”的这个人的最大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以下专题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具体内容。(3分)
专题一 祥子的善与恶(《骆驼祥子》)
专题二 尼摩船长的残酷与正义(《海底两万里》)
我选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知识链接”,从《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中任选一部,仿照“阅读示例”。(3分)
【知识链接】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易理解的内容。
【阅读示例】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就很值得精读。小说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阅读时就可以跳过。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时七月为“孝亲月”,贵阳七中拟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明孝义】为制作活动海报,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孝”的诗词,其中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2分)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说孝行】小繁同学参加了演讲比赛,但是演讲稿开头有两处表述不够简明,请你找出并帮他修改。(4分)
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说”孝心。②我大概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③发现父亲节时,有80%以上的朋友在这里大谈孝道,他们还会互相点赞、评论及转发。④这些所谓的“孝心”,大多是空无一物的心灵鸡汤,很多人都讨论过心灵鸡汤的作用,有人觉得能传播正能量,有人觉得毫无营养。⑤朋友,少“说”多“做”吧,别让你的孝心只感动了朋友圈。
我认为_______处有问题,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_______处有问题,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孝道】校园文化社拟写了一副对联用于宣传,请你结合主题活动,帮助他们完成下联内容。(2分)
上联:尊老爱老构建和谐社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甲】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③秋,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氢氲无所④,故称瑞⑤耳。体兼彩⑥,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兰之味》)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徂(cú):往,到。④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⑤瑞:吉,善。⑥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4.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及其劲叶既生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风亦呈袅娜之态______________
③此皆言其可目者也______________
④即善绘者以意取似______________
5.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A.有风既作飘飘之态
B.及花之既谢
C.犹似未开之花
D.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6.荷花美称甚多,有莲花、芙蓉等,请从甲文中找出一个表示荷花别称的双音节词____________。(1分)
7.请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作者喜欢荷花,乙文作者喜欢兰花,你喜欢哪一种花呢?请任选一种。结合选文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
荆石老师千古
王鼎钧
①回想起来,我并非王荆石老师的好学生。那时,人人称赞我的作文好
②那时我们爱写抒情的散文,所抒之情,为一种没有来由的愁苦怅惘,我们都受到感染,而我的“病情”最严重。
③那时,我已经觉察国家危难,家境衰落,时时“悲从中来”,所以不能免疫。
④“愁苦之词易工”,我那时偶有佳作,受人称道,这样写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⑤他说,文章不是坐在屋子里挖空心思产生的,要走出去看,从天地间找文章。天下这么多人你不看,这么多声音你不听,想来想去都是别人的文章,只能拼凑别人的文句成为自己的文章
⑥他说,说书人有一种反复使用的“套子”,死学活用。说书说到官宦之家,二门什么样子,客厅里挂着什么字画,有一套现成的说法,这一套可以用在张员外家,也可以用在另一部书里。作文一定要抛弃你已有的“套子”。
⑦回想起来,王老师这番教导出于正统的写实主义,是堂堂正正的作家之路,溢于言表。
⑧可是,那时候,我并没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
⑨他说,文笔一定要简洁。国文课本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敌人占据了我们的城池,我军准备反攻,“看见月色如霜”。
⑩“看见月色如霜!”全课课文只有这一句写景,王老师称赞这一句写得恰到好处。为什么到了城头才发现月色如霜?因为这时他需要月色照明,好看清楚城里敌人的动静。他说,恐怕又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一大串拖泥带水的文字。月如霜三个字干净利落
⑪他的这番训诲,我倒觉得不难。我把这种写法首先用在日记上。我记下,参加一个亲人的葬礼,王老师给我密圈。我记下,有一天因事早起,月未落,寒露满地,老师又给我密圈。
⑫通常,学生的作文都很短,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写得长些。有一次
⑬我家的猫是一只灰色的狸猫,是三岁的母猫,是会捉自己的尾巴不会捉老鼠的猫,是一只每天挺胸昂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的猫。你说,这到底是一只什么猫?
⑭据说,王老师看到我的作文时微微一笑:“这孩子的文章有救了。”
⑮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对作文又爱又怕,怕我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不能通过王老师的检验。有一次,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他毫不留情的画上了红杠子,在旁边改成“今年八月”。
⑯回想起来,王老师提倡质朴,反对矫饰,小草受了冷水的滋润,不断地生长。这一番教导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选自王鼎钧《昨天的云》有删改
9.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他朝我这棵文学小草不断的浇冷水,小草受了冷水的滋润,不断地生长”一句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概括王荆石老师的写作主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王荆石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⑬段是作者的一篇习作,看到这篇作文时王老师微微一笑说:“这孩子的文章有救了。”请你具体说说这篇习作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何为中国精神》,完成下面小题。(10分)
①《感动中国》自2002年至今己有20个年头了。20年来,上至航天英雄、科学院士,下至普通百姓,“他们”或在危难申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或在拼搏中奋进,以凡人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把“感动”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书写着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②“他们”的背后是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的为民坚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扎根高原的吴天一院士风雨兼程五十载救治上万藏族群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隐姓埋名三十年不改初心本色,一生为国深潜;抗美援朝老兵朱彦夫终其一生与冰雪斗争、同时间赛跑、向贫穷宣战……坚守的力量润物无声声自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一生的时间铨释着朴实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感动于这些逆境中坚守的身影,怀揣拳拳赤子心,知重负重,以生命赴使命,用初心诠释中国精神。
③“他们”的背后是不因前路坎坷而淡忘的艰苦奋斗。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年创造幸福生活,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在霓虹灯的丛林中。陈贝儿用脚步丈量大地,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向世界传递两岸同胞的灿烂笑容;在奥运赛场上,飞人苏炳添以高度仰慕高度,以速度赞美速度,以力量致敬力量,用汗水赛出了“中国风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拼搏向上、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让我们明白,每一份感动的背后,是拼将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
④“他们”的背后是不因风云变幻而懈怠的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是什么?奉献是顾诵芬院士心中“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的坚定执着,是航天英雄头顶“仰望星辰大海,逐梦浩瀚太空”的奋力奔跑,是“中国巨人”杨振宁口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价值的坐标,感受到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身上有着一种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特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和燃烧着自己,温暖和激励着千万人始终充满做事创业激情,为梦想而勇往直前。
⑤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此,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心存善念的凡人英雄,激励平凡之人勇敢前行,推动中华巨轮劈泼斩浪,行稳致远。
13.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画横线处属于哪种论据类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画横线处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②③④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4分)
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活动。
【活动一】收集材料
材料一:《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盛玉雷)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必能为构筑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强健民族气魄提供丰厚滋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名22岁的解放军战士何以成就传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久久传颂?答案就在于雷锋以短暂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人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思想道德丰碑。在部队的熔炉中百炼成钢,在日常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在生活的点滴中无私奉献,雷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彰显了“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的道德素养,展现出“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意志品质。雷锋,已从一个名字升华成一种标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用“一个人、一匹马,孤独坚守30多年”的为民服务,唱响“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在当时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当代雷锋”郭明义与“郭明义爱心团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中,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投身新冠疫情防控的无数志愿者,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无论是谁,再普通的善行,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的壮举;不管在哪,再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也能成为不平凡的楷模。当无数涓涓细流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汇聚成的必是澎湃不息的大江大河。今天,阔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尤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回望过去,雷锋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更多雷锋式的时代楷模。展望未来,雷锋精神一定能为我们创造新的伟业提供精神启迪、凝聚强大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7日)
材料二:“学雷锋”活动手抄报
【活动二】理解“雷锋精神”
17.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第3段两个设问句启发读者思考:雷锋何以成为传奇,何以广为传颂。
B.材料一第4段和第5段中的“涓涓细流”“大江大河”“长河”均喻指雷锋精神。
C.材料二中的“钉子”精神启示我们在学习上要珍惜时间,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D.材料二中的“雷锋事迹”,让我们明白学雷锋活动应该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18.理清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完成下表。(3分)
①
②
③
19.结合以上材料,探究“雷锋精神”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传承“雷锋精神”
20.学生会根据材料一制作“榜样人物展板”,请将展板补充完整。(4分)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外出和同学聚会时,有个身影等待你的归来;当你放学回家时,有个身影站在门口眺望;当你迷失自我时,有个身影陪伴等待你的回心转意;当你受伤痛苦时,有个身影用心等待你的恢复……等待是一份爱心,是一丝神秘,是一份憧憬。那些长长短短的等待,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请你回忆生活中有关等待的故事或瞬间,以“等待的身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字数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2分)
1.(1)D (2)C (3)A (4)C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故选D。
(2)本题考查字形。
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故选C。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D.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根据后面的“英雄人物”可知,应用:可歌可泣。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故应把“都”改为“不”。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