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资源编号 67029

苏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1-11 八年级上册 0 2,70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真题试卷汇总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期末阳光调研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利用19世纪40年代的中文资料描写了中国人试图夺回宁波城的方法和结果:一是向英国船只发射火攻木筏,结果在它们达到前就已经被英国大船上派出的小船击成两半;二是计划将背上栓着鞭炮的猴子扔到英国船只上,引起爆炸,将船化为粉末,结果猴子是买回来了,但是没有人能靠近船将猴子扔到甲板上。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证明(   )

A. 鸦片战争中中国官兵作战勇敢

B. 英国的军事武器装备领先中国

C. 当时的中国人盲目排外的思想

D.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 历史漫画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观察下列一组漫画,判断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国通商口岸急剧增加                                       B. 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C. 中国领土不断遭到割占                                       D. 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

3. 如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该事件(   )

A. 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                                       B.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追求                                       D. 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大量建议,内容涉及交通运输、采矿、银行、保险、专利、税收、邮政、新闻、外交、法制、社会习俗,其目的在于(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

C. 争取列强支持                                                        D. 解决面临的严重危机

5. 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船事业,“略分洋商之利”以充裕军需。据此可知,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动机(   )

A 发展军事工业               B. 发展国家经济            C. 保障国家安全            D. 改革封建政治

6.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影响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他意在强调变法(   )

A. 因封建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                                B. 推动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挽救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7.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但是不久后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瓦德西说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军民的强烈反抗                                             B. 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

C. 清朝政府的日益腐朽                                             D. 国际力量的出面干涉

8. 画时间轴、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画了如下一幅图,图中①②对应的史实分别为(   )

A. 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 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C. 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9. 如图是1916年6月12日发表在《新闻报》上题为《当局今后之责任》的一幅漫画,火车头上插着一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但是火车已经脱轨,众人正在合力将列车推入轨道。此漫画反映(   )

A. 民众团结一致反对复辟帝制                                B. 对实现民主共和的失望

C. 对于实现民主共和充满希望                                D. 国人积极响应二次革命

10.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暂行则例》等法令,解除开办厂矿注册的若干限制,申明工商企业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向中央平政院陈述或向都督府控告,一经调查确实,“立予尽法惩治”。据此可知,民国政府(   )

A. 制约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 提高了政府治理国家的威望

C.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厂

D. 成功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1. 如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 政局统一,民主有望                                          B. 社会稳定,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D. 经济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12. 1917年《新青年》每期发行量达到1.6万多份,读者称它为青年界的“良师益友”,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此时能引起读者如此反响的思想最有可能是(   )

A. 实业救国                   B. 民主与科学                C. 民主共和                   D. 马克思主义

13. 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呼吁:“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 矛头针对北洋政府                                              B.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 动员了全民族力量                                              D. 宣传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14. 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A.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 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 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5. 图一是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图二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图三是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这三幅图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 国共合作                   B. 国共对立                   C.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 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并且按时间先后排序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③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①④③                       D. ②④③

17. 下面所示是中国共产党曾发表过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转折意义重要宣言,其背景是

A. 长征胜利                   B. 九一八事变爆发         C. 西安事变爆发            D. 七七事变爆发

18.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彭德怀——淞沪会战

B.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 林彪——枣宣会战

D. 谢晋元——平型关大捷

19. 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D.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20. 如果要为日军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提供铁证,下列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幸存者证词

B. 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

C. 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

D. 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书的判决书

21.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 完全打破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B. 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现状

C.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22. 如图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 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3.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4. 科举制被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5年有新学堂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学习西方文化农、工、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专科学生总数19.8%。这反映出(   )

A. 旧式学堂已经完全废除                                       B.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二、填空题

25. 维新变法时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牺牲的是____;20世纪初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天下为先,具有博爱情怀的是____。

26. ____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曾发表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____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签订《双十协定》。

三、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28.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但同时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注:1898.1.29由总理衙门代呈光绪帝),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年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据材料一,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改变“销路不广”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的社会背景。说明康有为的“全变”与洋务派的“小变”相比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签订之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原因,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提出的革命理论。

29. 竹枝词,以吟咏风俗民情为其主要特色,自上海开埠后,文人写下了大量的竹枝词,是一宗不容忽视的有关上海的历史资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喜;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工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髦时样,短蝶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趣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

(1)据材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0. 邮票是传承、记载和彰显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名片,方寸邮票“述”党史,红色精神代代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中邮票③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说该纪念邮票设计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中邮票所反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选择其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己拟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向英国船只发射火攻木筏,结果在它们达到前就已经被英国大船上派出的小船击成两半”“计划将背上栓着鞭炮的猴子扔到英国船只上,引起爆炸,将船化为粉末”可知,反映清政府的愚昧无知,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落后于英国,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落后,没有体现鸦片战争中中国官兵作战勇敢,排除A项;材料反映作战方法笨拙,愚昧落后的思想,没有体现当时的中国人盲目排外的思想,排除C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题干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苏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702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