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富贵不能淫》-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资源编号 39671

6.《富贵不能淫》-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2-12-17 八年级上册 0 1,00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重点字词: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重点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译文: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课下注释)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5.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课内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丈夫之冠也

②必敬必戒

③得志,与民由之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B.以顺为正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一怒而诸侯惧     聚室而谋曰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且焉置土石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景春是从功利的角度来定义大丈夫的,而孟子则是从人格操守角度来定义大丈夫。

B.文中“妾妇之道也”是来类比孟子所认为的真正的“大丈夫”之道的。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5)以孟子的标准,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周亚夫算不算一个大丈夫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丈夫之冠也(     )    (2)与民由之(     )    (3)贫贱不能移(     )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对公孙衍等名噪一时的纵横家崇拜不已,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威震八方,此咤风云,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B.孟子则嘲讽公孙衍等人只会摇唇鼓舌,在诸侯面前竞像妻妾顺从丈夫一样,不问是非,一味顺从,没有仁义道德的准则,只是“妾妇之道”,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的语言含蓄而幽默,他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来说明把顺从当作正理的做法很不可取。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独行其道    津津乐道                               B.丈夫之冠也    名冠全球

C.与民由之    由表及里                                D.一怒而诸侯惧    毫无所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8.善用修辞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结合选文第②段简要分析。

9.根据你对文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链接材料中的“文天祥”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    淫:形容词用作动词,使……迷惑    B.父命之      命:教导

C.往之女家      女:女子                                                  D.丈夫之冠    冠:行冠礼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不能移          B.子未学/礼乎          C.居天下/之广居       D.一怒而/诸侯惧

12.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那种叱咤风云、声震宇内的如公孙衍、张仪一样的英雄人物。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为不过是“妾妇之道”,只知道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16.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7.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8.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覆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军中以是服同敞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    元方入门不顾

D.此之谓大丈夫        乃幽之民舍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2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侵 晨 被 执 谕 之 降 不 从。

22.【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句话?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徙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彊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疆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有删改)

【注释】①奋:这里意为施展。②逼迩:接近,这里指近臣。③引:避开、退却。④彊(qiáng):同“强”,这里为强盛、势力大之意。⑤替:废弃。⑥推侈、大戏:人名。夏桀之奸臣。⑦费仲、恶来:人名。以勇力而闻名,是商纣王宠信的大臣。⑧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⑨轹(lì):欺压。⑩目夺:目光被吸引。

2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逼迩不引过                    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婴闻之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轻死以行礼谓之勇        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D.是以桀纣以灾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

(2)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2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诛 暴 不 避 彊 替 罪 不 避 众 勇 力 之 行 也

26.请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1)晏子认为,行“勇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甲文中的“大丈夫”和乙文中画横线的“勇力者”有何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二)谢枋得,字君直,信州戈阳人也。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赴。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见天佑,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北行。至京师,已而病,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注释】①信州弋(yì)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②留梦炎:浙江衢县人,为人奸诈,见风使舵,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③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父命之/或王命急宣

C.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D.—怒而诸侯惧/学而不思则罔

2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9.语段(一)中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结合链接材料及语段(一)内容进行说明。

链接材料  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②纵横之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之术。③辩诈:言语巧伪而多诈。④不可胜纪: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30.语段(一)(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进行说明。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③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⑤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⑥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⑦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⑧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②游:游说各国君主。③语:告诉。④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⑤斯:副词,相当于“则”。⑥得已:得之于已,即自得其乐。⑦泽:恩泽,恩惠。⑧见(xiàn):显露、表现。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___

(2)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__

(3)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______

(4)戒之曰                                                   戒:________________

(5)则可以嚣嚣矣                                       则:________________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

(1)①行冠礼  ②谨慎  ③遵从

(2)C

(3)(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B

(5)有理有据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字词含义。

丈夫之冠也: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必敬必戒: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得志,与民由之: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2)本题考查字词含义。

A.之:代词,他/动词,去,往;

B.以:介词,把/介词,凭借;

C.而:同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焉:语气词,怎么/疑问代词,在哪里;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6.《富贵不能淫》-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967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