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自我学习评价
初三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 B.提倡用餐光盘行动
C.排放核废水入海 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2.苏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木版年画 B.手捏雕绣花边
C.烧制御窑金砖 D.缂织蚕丝书画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金刚石
4.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右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Rb
C.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7
5.图中“●”和“O”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图示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6.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移走蒸发皿 D.过滤粗盐水
7.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下列元素缺少或摄入量过大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
A.锌 B.碘 C.钙 D.铁
8.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B.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气焊时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B.钢铁生锈 C.人体呼吸 D.食物腐烂
11.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裁割玻璃 B.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13.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14.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15.金刚石和石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B.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16.中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莲花清瘟中甘草的有效成分有甘草利酮(C22H22O6)。下列关于甘草利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甘草利酮属于氧化物
B.甘草利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2g
C.甘草利酮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甘草利酮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8.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则做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19.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使用氯化钠溶液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2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方案甲研究微粒的运动
B.用方案乙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C.用方案丙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D.用方案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离子_________; (2)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
(3)铁元素_________; (4)氢氧根离子________;
(5)氩气________; (6)标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氮气是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氧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b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
(4)加热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水和硫酸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并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相同条件下密度越大;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氨气极易溶于水。
(5)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如煤气等在臭氧中能自燃。能促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3%的臭氧。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10~30km的平流层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对流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则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人体健康和对生态的有害影响。但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写出臭氧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条),臭氧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请写出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4)应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5)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 )。
A.光合作用增加 B.动物生长得更好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太阳照射时间长
25.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表。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_____(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过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CO2对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4)小芳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分子用油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_________(填“能”或“否”)说明水的元素组成。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稀硫酸钠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硫酸钠溶液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3,请回答:
①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根据自来水厂净水迁移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常用的是明矾
C.步骤④为加入药品消毒 D.净化后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③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7.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空气具有意义。
(1)下列较早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居里夫人 C.门捷列夫 D.诺贝尔
(2)下图是科学家经过精确实验得出的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的数值是_______。
(3)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使沸点__________(填“低”或“高”)的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储存于钢瓶中。该方法常用于工业制取氧气。
(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通过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探究】同学们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传感器分别测得气体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依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中试剂X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能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A、回收垃圾可以保护环境,分类回收之后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B、提倡光盘行动可以节约粮食,不符合题意;
C、排放核废水入海会污染环境,污染大海,符合题意;
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可以避免金属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
【详解】A、雕刻木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手捏雕绣花边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烧制御窑金砖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缂织蚕丝书画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