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讲义
重点易错字读音
噢,对了(ō) 豫皖苏(wǎn) 围歼战(jiān) 郝副营长(hǎo)
倚着(yǐ) 憧憬(chōng jǐng) 黑魆魆(xū)
千钧一发(jūn) 璀璨(cuǐ càn)
多音字
划 | huá(划船)
huà(计划) |
系 | xì(联系)
jì(系鞋带) |
炸 | zhà(爆炸)
zhá(油炸) |
本节课重点字词
照耀 围歼 突击 陷入 憧憬 阻击 焦急 点燃 暴露
璀璨 自言自语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词语释义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交通壕。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以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陷入: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本文指郝副营长进入了对未来的憧憬。
憧憬:向往。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很大。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华灯:掉石化没货光华灿烂的灯。
近义词
宏伟—雄伟 沉思—深思 憧憬—向往 焦急—焦躁
暴露—显露 茂密—繁茂 尤其—特别 照耀—照射
千钧一发—岌岌可危 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反义词
光明—黑暗 茂密—稀疏 破旧—崭新 璀璨—暗淡
暴露—隐藏 微弱—强烈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词语搭配
(激烈)的围歼战 (茂密)的沙柳林 (微弱)的亮光
(漆黑)的夜空 (猛烈)的阻击 (璀璨)的华灯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词语归类
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黑魆魆 黑漆漆 白茫茫 黄灿灿
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描写精神品质的词语:坚贞不屈 壮烈豪迈 大公无私 舍己救人 舍己为人 正直无私 表里如一 光明正大 刚正不阿 铁面无私
形容情况万分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命悬一线
作者简介
王愿坚,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课文内容精析
本文通过读有关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课文结构图解
写法探究
倒叙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先写清明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一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经过,最后回到华灯下追忆战友,首尾呼应。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虽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品味语句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赏析】“赞叹”指“多好啊”这句平白朴实的话。“我心头微微一震”指“我”听到这句赞叹的话的反应。“震”说明“我”的反应比较强烈,引起了“我”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这是文章第一次出现“多好啊”的赞叹,这句话是广场上散步的人在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赏析】文中第二次出现“多好啊”,这句“多好啊”指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生活是多么美好啊!郝副营长对孩子们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赏析】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4、“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赏析】郝副营长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的革命理想。“多好啊”在文中第三次出现。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此时他也许暗暗下定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从郝副营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先辈们不求回报、只知奉献的崇高品格。他们可以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生命。
5、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赏析】“年轻的战友”写出了作者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安定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的精神。
6、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赏析】结尾又写灯光,与开头照应。这句话寄托了作者的愿望和无限的哀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难点解析
1、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是现在,哪些地方写的是往事?
答: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课文为什么要写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和“璀璨的华灯”?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段首尾呼应,都写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璀璨的华灯”被
答:赋予了感情色彩,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作者漫步在这里,在今天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由此想到了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献身的另外,等胜利了,让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是郝副营长崇高而美好的愿望。开头写灯光,为下文写故事埋下伏笔;结尾写灯光照应开头,点题升华。
3、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着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视着书上的一幅图?从郝副营长的神态、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从郝副营长的神态、语言中可以看出他非常羡慕那个在灯下学习的孩子,同时希战斗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由此体会到郝副营长崇高而伟大的想,体会到革命前辈宽广的胸怀以及他们为战斗胜利勇于献身的背后那强大的思想动力。
4、你是如何理解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
答:这是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崇高的理想和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也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全中国,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5、“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
答:(1)第一次是在天安门广场散步的人欣赏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他们看着夜晚天安门广场的美景,想到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幸福美好的生活。(2)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插图上看到电灯后说的。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用上电灯。(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听到“我”说没见过电灯后说的。他这时可能在想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我们一定要取得战斗的胜利,要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6、说一说灯光、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题目的关系。
答:从两方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另一方面:“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从而告诉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考试热点
《灯光》一文重点考查郝副营长的精神,以及灯光、火光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讲义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