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讲义
重点易错字读音
政府(zhèng) 外宾(bīn) 擎着(qíng) 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荣臻(niè zhēn)
会写的字
政:“正”的最后一笔变为提,“攵”捺舒展。 组词:政府 政绩
宾:第五笔竖向内里收,第八笔横要长。 组词:宾客 来宾
盏:“皿”宽扁,托住上方。 组词:灯盏 酒盏
栏:“兰”三横要写得长短协调。 组词:栏杆 栅栏
汇:左窄右宽。右部最后一笔是竖折。 组词:汇集 汇合
爆:左窄右宽。“暴”的“日”略扁。 组词:爆炸 爆破
宣:“一”稍宽,底横写长。 组词:宣誓 宣言
帜:“巾”长竖为垂露竖,挺直有力。 组词:旗帜 易帜
阅:“门”要宽,“兑”要紧凑。 组词:阅读 预览
制:左部横间距均匀,右部竖钩挺直拉长。 组词:制作 制度
坦:左窄右宽。“土”末笔横变提。 组词:坦然 坦克
距:“巨”横画间距均匀,竖折比上横稍宽。 组词:距离 间距
隆:左窄右宽。右部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组词:隆重 兴隆
射:左窄右宽。右部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组词:发射 射箭
多音字
奔 | bèn(直奔)
bēn(奔跑) |
率 | shuài(率领)
lǜ(效率) |
调 | tiáo(调节)
diào(音调) |
本节课重点字词
协商 汇集 预定 爆发 宣布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排山倒海
词语释义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往上托,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造
无线电:用电波的振荡在空中传送信号的技术。因为不用导线传送,所以叫无线电。
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造句: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游行:广大群众为了庆祝、纪念、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
近义词
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庄严—庄重 飘拂—飘扬
反义词
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
词语搭配
(群众)的队伍 (预定)的地点 (丁字形)的广场
(海上)的波浪 (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鲜红)的国旗 (热烈)的欢呼 (雷鸣般)的掌声
(不断)地鼓掌 (傍晚)的时候 (五颜六色)的火花
词语归类
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三言两语 千军万马
描写场面的四字词语:排山倒海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
课文内容精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釆。
课文结构图解
写法探究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本文向我们展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文章描写得有顺序,有气势,主题鲜明。
品味语句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赏析】这句话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赏析】“天江南北”突出了范围广。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给手法。定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国,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路症没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前一句写实,后一句写全国人民,表现了这庄严的宣告对中华儿女的重大意义。
3、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赏析】“一齐脱帽肃立”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五星红排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永远摆脱了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当家做了主人。
4、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赏析】这句话表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民群众对他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5、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赏析】“挺着”描写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威武。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6、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赏析】“抛”指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看到自己国家的空军阵容时的自豪,激动的心情。
7、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赏析】“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这呼喊和鼓掌是中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8、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赏析】“红流”指游行队伍。“流”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走的样子,与“红流”相照应。“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了反动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光明。
难点解析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面?描写这些场面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课文主要描写了这些场面:群众进场、举行典礼、庄严宣告、升旗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描写这些场面突出表现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从群众的队伍入场后到群众游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
答: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从“早上六点钟”“到了正午”“下午三点整”“傍晚的时候”“晚上九点半”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从“四面八方”“早上六点钟起”“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这些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
答: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参加典礼的群众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起早摸黑赶来参加典礼,可以体会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4、想象一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答:示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学校。师生们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这个消息,让他们也一起欢呼。
5、描写阅兵式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如,“由东向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等都是对“面”的描写,而各兵种的部分则是具体的“点”的描写。这样写既能使学生整体感受阅兵式,又能突出各兵种的特点,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6、课文多处写到了掌声,请你举三例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1)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2)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表达了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7、作者为什么反复写“红旗”“红灯”“掌声”“欢呼声”?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表达了人们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8、课文是如何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答:本文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并不多,但是很典型,如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高呼“人民万岁”,等等。通过这些动作、语言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及人民群众激动的欢庆场面等的烘托,使毛泽东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8、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写清楚的?
答:①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②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场面。③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考试热点
《开国大典》一文中的场面描写是重点。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讲义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