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这里”是指(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2.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结构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是中国(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启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D.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气象的是( )
A.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6.下表为1978—1984年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单位:百万吨)。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项目 | 1978年 | 1980年 | 1984年 |
粮食 | 304.77 | 320.31 | 407.31 |
棉花 | 2.16 | 2.07 | 3.25 |
油料作物 | 5.21 | 7.69 | 11.91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城市改革的持续开展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 D.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
7.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 )
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扩大开放 D.解放思想
8.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但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农民成为了土地主人
C.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D.为城市改革打下了基础
9.为了改变国有企业“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当时我国( )
A.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0.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
11. 1980 年。一位最早区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到:“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12.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对外开放的深化
C.浦东新区的开发 D.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13.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01年,我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的新途径是( )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B.“一带一路”的建设
C.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高楼犬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并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 )
A.1984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15.邓小平在视察深圳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建议是正确的。”下列属于与深圳同批开放,也可论证此结论的城市是( )
A.厦门 B.上海 C.福州 D.武汉
16.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7.在40年前的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8.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是( )
A.华国锋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9.如图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其中,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20.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1.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小华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关键词:“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23.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到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但其内容一脉相承,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马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B.各阶段领导人思想与时俱进
C.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成不变 D.中国逐渐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24.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世界和平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25.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 )
A.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6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4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法律”名称是什么?依据此法律,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分析材料三中的数据,你认为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要吸取哪些教训?(4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天津盛锡福帽厂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9%。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作了原则的规定,确定近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整个国民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要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反映了全党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对天津盛锡福帽厂改造的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认识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4分)
28.(13分)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区位优势是什么?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材料二 深圳特区冲破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探索新的能够保障特区建设需要的体制机制,从而使深圳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社会组织发育,基层民主机制形成,政府自身改革转型,公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舆论监督的力度深入。相比于内地,深圳做了许多先行探索。
——摘编自张思平《深圳奇迹: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材料三 下图为深圳市1979—2022年的GDP图(单位:亿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首选广东、福建两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深圳同一批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经济特区1996年GDP快速增长,首先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深圳特区发展倡导的是什么精神。(2分)
29.(14分)四个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路开辟】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制度确立】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理论形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 “改革开放”是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使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怎样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4分)
(3)补充材料三中A、B两处内容。(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4分)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B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排除C项;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