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
1.观察下侧《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封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主要体现出西周分封制有利于( )
A.稳定周初政治形势 B.扩大中原文化影响 C.促进各民族间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法家理论
3.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4.下图是宋杂剧《眼药酸》的表演场景。在宋代,杂剧以及其他演艺活动在城市里大为盛行,供其集中表演的固定场所是( )
A.瓦子 B.驿站 C.厂卫 D.军机处
5.以下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军事决策的优化 C.监察体系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洋务派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这反映出( )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7.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鸦片战争爆发 B.②甲午中国战败 C.⑤义和团运动兴起 D.⑥武昌起义成功
8.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图1事件为图2事件做了政治准备
B.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下图漫画《敌人在我们手中打滚》创作于1938年。它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侵略气焰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
1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描述欧洲中世纪某历史事物时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征。下面材料所描述的“它”最有可能是( )
特点:①防御特征②市场③自己的法院,部分自治法律④相关社团⑤享有部分的公民自治权
A.自治大学 B.封建庄园 C.新兴城市 D.天主教会
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2.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并以电灯、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B.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孪生兄弟”
C.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强大的前提
D.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3.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
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
③视频:《美苏“冷战”》
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
A.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的对峙
C.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
14.【文物、文化、文明】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证物,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印记。以物证史,以图证史,能够还原历史,唤醒和恢复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材料一: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摘自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征。(照抄原文不得分)
材料二: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品反映出的当时宋朝的社会状况。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
(3)依据材料,概括当今中国文物存放地的分布特点以及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5.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艺术家身份的转变是西方艺术史发展的重大突破。古希腊时期,从事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家通常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因而遭到社会精英的鄙视。在中世纪,艺术家一般与鞋匠、面包师、理发师等手艺人为伍,即便杰出的艺术家也只被视为技艺熟练的匠人。从14世纪开始,艺术家的价值和尊严得到确立,博学多识的“自由艺术家”与“诗意的艺术家”取代手艺人成为艺术家的典范,甚至还被视为天才。
——摘编自刘君《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身份与形象建构》
(1)依据材料一,概括艺术家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材料二: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2)将材料二①②③处内容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
材料三:英国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1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与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天安门……,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足迹。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足迹
(1)阅读知识链接,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归类。(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口述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之一。请仿照示例,从材料一中选择除示例外的一则相关史料加以说明。
【示例】选择②。说明:这张照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材料二 东交民巷的故事
东交民巷位于崇文门内以西至前门以东地区,又称江米巷,1861年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公使相继入驻。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在中方绘制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东交民巷使馆区,各国行使“驻兵权”,并在外围墙壁上张贴布告:“华人勿入,近者格杀勿论”。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的时候,毛泽东特别批准:要让威武的人民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部队的坦克正在驶过东交民巷西大门
(3)阅读材料二,请你用相关史事解释,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一定要通过东交民巷?
(4)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百年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请你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站立起来”这一角度,书写一句感悟。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封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 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A项正确;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促进各民族间交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与儒学有关,迎合了孔孟之道,B符合题意;老庄之学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法家理论主张以法治国,D排除。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